“環保企業是給環境‘治病’的。環境問題非常復雜,應該通過建立比較好的制度,讓專業公司來干專業的活。就好比人生病了誰不愿意找專業醫生看病呢?”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永清集團董事長劉正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環保產業“野蠻人”現象比較突出,很多跨界資本紛紛進入環保領域,低價競爭令行業秩序混亂,導致專業化環保企業參與不了環境治理項目。
兩會召開之際,劉正軍攜手E20環境平臺舉辦媒體見面會,發布了由E20環境平臺攜手碧水源(16.560, 0.16, 0.98%)、永清環保(13.120, 0.09, 0.69%)、膜天膜、綠創聲學、九章環境、北京綠景行等120家環保企業推出的20項建議,直擊當前環境產業的20個“痛點”。
E20研究院調查顯示,環保類PPP項目中,國有企業占比達72%,民營企業僅占28%。很多環保PPP項目的中標企業都是建筑施工類企業,而非專業化環保企業,這可能導致環境治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比如在黑臭河道治理方面,非專業公司雖然在施工方面比較擅長,但是在與自然和生態的結合上存在偏差。”北京綠景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彬說。
劉正軍多次拿“醫院”比喻環保產業。“比如北京協和醫院水平很高,沒有若干年的積淀,就不可能具備如此高的專業素養。現在一些以前從事建筑等傳統行業的企業和金融資本紛紛進入,而環保產業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不僅是土方施工這么簡單。”劉正軍說,施工過程中如何通過規劃、設計體現生態、環保理念,需要專業素質和隊伍。“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防止缺乏專業資質的公司或投機資金進入。”
“之所以出現專業化公司參與不了環境治理項目的現象,主要是體制問題造成的。”北京綠創聲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鵬明說,由于目前資源大多掌握在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手中,會造成“病人給自己開藥方”的情況;甚至工程招標流于形式,“錢是我的,項目也是我的。事先說好了由你中標,但項目必須包給我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姜鵬明說。很多環保PPP項目對民營企業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使得當前火熱的PPP成為大型國企的盛宴。
本次兩會,劉正軍帶來了探索“區域環境整體服務模式”的議案。“如果把區域整體作為一個系統,委托一家真正有實力的專業化公司‘打包’解決區域內環境問題,要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干各的更有效率。”劉正軍舉例說,從2012年開始,永清環保在江西省新余市開展“區域環境合同服務”,這幾年運行效果非常明顯。
針對很多環保企業提出山水林田湖保護修復工作、流域治理中,各地方、各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等問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章表示,中央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和“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應該從生態文明的高度俯瞰環保產業。當前環境治理工作呈現條塊分割和碎片化狀態,應通過資源整合,使環境治理走向專業化、生態化、系統化,才能真正服務好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編輯:程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