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思考直面人民訴求,以全新的理念指導生態文明建設。五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大漠到水鄉,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五年來,謀篇布局、改革制度、抓鐵有痕,中國正在努力探索一條超越傳統增長模式的綠色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化。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不是一說這個就要大干快上,上一堆沒用的東西,或者是有害的東西,無序、破壞、混亂這都不行,一開始就要把握住,而我們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和進一步要防范的就是,一定要把母親河保護好,她已經惡化了,要恢復她,而不是再進一步的破壞她。”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核心主題就是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仔細察看洱海邊的生態保護濕地。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就專程來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濕地生態保護情況,反復叮囑,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自然美景永駐人間。隨著洱海保護治理的推進,256平方公里的湖面又重現了“洱海無弦萬古琴”的美景。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是對東方文化中和諧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長期以來,“先污染,后治理”一度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定式,而基于東方智慧的生態文明之路,正是中國為永續發展所進行的偉大實踐。
五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保改革制度的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臺,新《環境保護法》頒布施行,“兩高”司法解釋降低環境入罪門檻、中央環保督察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始試點,各項關切民生的生態制度出臺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
生態破壞嚴重、生態壓力巨大等突出問題,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從2016年初開始至今,被稱為我國環保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中央環保督察已分三批進駐23個省份,一大批遺留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必須嚴肅追責。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頻頻受到開發的威脅,造成生態危機,包括3名省級干部在內共100名責任人被處理。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問責機制帶來了巨大的正面效應。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边@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斷,既是對文明變遷的歷史反思,也是對當今世界的現實觀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更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變革,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