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眾多上市環保企業的2016年年度報告已經發布,通過這些報告中所反映的企業用人成本情況,我們選取了包括中聯重科、重慶水務等在內的32家知名企業為樣本,對不同細分領域的環保公司的用人成本進行簡單分析。
本文所指的用人成本為企業對職工的用工成本,包括工資、五險一金、福利、食宿以及管理成本等方面的總和,不等于實際到手的薪酬。同時本文排除了企業高管的薪酬,即只考慮普通員工的用人成本(本文中所有數據均由點綠網搜集統計所得)。
1.不同細分領域企業用人成本狀況
對于環保行業中不同細分領域的說法有多種,且近年來由于企業業務的拓展,很多企業已涉及到眾多環保領域。本文以各企業的主體支撐業務為依據進行領域定位,并將其分為固體廢物處理、水處理、大氣治理、土壤修復、節能以及環境服務業這6個領域。
經統計,樣本中8家固廢處理企業的平均用人成本為93703.5元;在11家水處理企業中,平均用人成本最高為195564元,最低為59583元,均值為111280元;4家大氣治理企業用人的平均值為116587元;5家節能企業平均用人成本最高200663元,最低88971元,平均值118635元;剩下的2家土壤修復企業和2家環境服務企業的年均用人成本分別為108007元和134847元。而整個環保行業的企業年均用工成本為114670元。
由圖1可以看出,環保行業不同細分領域的總體薪資水平比較接近,只有固廢處理行業的平均年薪存在較明顯的低于整個環保行業平均水平的現象。
圖1不同領域企業平均用人成本
此外,同一領域中不同企業之間的薪資差別存在顯著差異(在此引入標準差:標準差是一個衡量樣本數據離散程度的數值。標準差越小,表明數據越集中,樣本數據之間的差距越?。?。
例如從圖2看出,以大氣治理為主體業務的企業之間的用工成本差距很小,說明大氣治理企業的用人成本近乎相同;而在節能和水處理方面標準差較大,表明這兩個領域中不同企業之間的用工成本差異較大。如龍源技術的年均成本達到了20萬,而同樣是做節能產業的迪森股份的人均成本不到9萬。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異呢?下述兩點可能是一部分原因。
①企業人員構成不同。企業員工中高學歷的越多,從事研發或者技術崗的人員越多,人均薪資會相應地提高;龍源技術公司從事技術類崗位的人員數量比生產和銷售的人員總數還要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了57%;而迪森股份的職員中技術研發崗的人數比前者少了一半還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占24%;
②企業實力差距。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對于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已經上市,但是在技術驅動和資本融合的環保行業中競爭力仍然不及國企或國資控股的大企業。企業業務面更廣,技術越新,運營管理越成熟,員工的平均薪資以及福利自然就上升。由此可見,即使是在PPP模式的助力下,中小環保企業在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長”。
圖2同領域不同企業年均用人成本標準差分布圖
2.不同地區企業平均用人成本狀況
考慮到生活成本的因素,那么位于不同地區的企業用工成本差異有多少呢?地區的不同對于用人成本的影響有多大呢?
樣本中有11家做水處理的企業,其中位于北京天津的公司年均用人成本為128866元,而其他地區的7家公司平均成本為10757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約16.5%。此外,在所有的32家企業中,9家位于北京和天津的公司平均成本為123623元,其他地區所有企業的平均用人成本為106959元,前者比后者高出約13.5%。由此可見,位于北京天津等一線大城市的環保企業用人成本要相對更高,地區對于企業用工成本的影響可見一斑。
附:樣本企業名單及企業年均用人成本表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