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自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越發重要。目前說得很多的一句話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也是中央財政大力支持的重點方面。在過去的2016年,中央財政認真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及“綠色”發展理念,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從加大投入和制度建設兩方面入手,推動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當前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重要任務,就是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這‘三大戰役’。”財政部經建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6年,中央財政進一步統籌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同時研究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強化資金監管和績效約束,確保將資金用在“刀刃”上。
首當其沖的,是支持大氣環境治理。“從2013年開始,中央財政便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設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財政部經建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共安排資金254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治理霧霾。
2016年,中央財政下達專項資金112億元,比上年增加6億元,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落實“大氣十條”,并將遼寧省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將資金安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專項資金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監測結果顯示,重點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在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方面,中央財政整合設立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統籌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應急等工作,支持和引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的實現。
2016年,中央財政共撥付專項資金131億元,調整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分配模式,開展水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對納入中央儲備庫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項目,由各省份通過中央財政切塊下達的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統籌予以支持,進一步提高了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同時,繼續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給予支持,推動水環境整體改善。
在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戰役”方面,中央財政積極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2016年,中央財政整合原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等,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安排預算91億元,繼續支持38個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并單獨安排資金支持開展詳查工作,其他資金切塊安排給地方,由各省負責統籌用于落實土十條工作任務。為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采用先預撥后清算的辦法,突出獎優罰劣的要求。
“針對大氣、水和土壤污染等問題,中央財政實施三個‘十條’行動計劃,通過統籌財政資金設立專項,有利于集中資金打好‘三大戰役’。”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許文說。
統籌專項資金支持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
“除了打好‘三大戰役’外,中央財政還統籌專項資金支持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財政部經建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過去的2016年,中央財政通過加強政策頂層設計,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開展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修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修復方面,財政部會同國土部、環保部提出整合資金支持山水林田湖保護修復的思路,并采取部門推薦、專家指導和實地考察、公開競爭性評選的方式,確定河北、甘肅等4個試點工程予以支持,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在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按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部署,中央財政安排農村環保資金,重點支持南水北調沿線省份在工程沿線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保障調水安全,并支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確定的13萬個建制村完成整治任務,實現全覆蓋。同時,會同住建部、環保部系統梳理當前支持城鄉垃圾治理的政策措施,提出了進一步加大農村環保“以獎促治”力度、支持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向鄉村延伸等建議。
在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方面,財政部會同國家海洋局啟動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以城市為單位,系統推進海灣環境整治。通過競爭性選拔,分兩批確定了廈門、汕尾、青島、威海等18個城市,中央財政安排26億元予以支持,有效調動了沿海城市政府參與海洋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許文認為,針對國土開發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中央財政充分集成整合資金政策,對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真正改變了治山、治水、護田各自為戰的工作格局。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態環保的體制機制
在過去的2016年,財政部按照有關要求,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擴大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范圍。推動九洲江、汀江———韓江、東江、引灤入津等流域上下游省份達成一致意見,正式啟動試點工作。同時,印發《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指導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二是推動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制定《國家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地區政策實施情況階段性評估技術指南》,對進展明顯滯后,工作推進不力的試點地區,督促盡快整改。目前,試點工作進展總體順利,試點省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金額不斷擴大。
“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是生態環境保護手段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許文告訴記者,生態補償機制是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機制,主要用于處理區域性生態環境保護中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協調。根據涉及到的補償主體不同,一般將其劃分為縱向生態補償(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等)、橫向生態補償 (地方之間的補償等)。生態補償機制有利于實現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推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也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對更好地調動企業污染減排的積極性、在全社會樹立環境資源有價的理念、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相關鏈接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今年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等。二是全面推進污染源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明確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后達標時限,到期不達標的堅決依法關停。三是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在重點區域加快推廣使用國Ⅵ標準燃油。四是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對霧霾形成機理研究,擴大重點區域聯防聯控范圍,強化應急措施。五是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對偷排、造假的,必須嚴厲打擊;對執法不力、姑息縱容的,必須嚴肅追究;對空氣質量惡化、應對不力的,必須嚴格問責。
——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分類制定實施治理措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抓緊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啟動森林質量提升、長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復、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工程試點,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00萬畝以上,積累更多生態財富,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為促進上述目標實現,中央財政今年要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適時啟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深入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并擴大規模,實施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推進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和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推動擴大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范圍。支持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繼續安排新能源汽車補貼,提高技術門檻,完善補貼機制。深入實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支持煤氣層、頁巖氣、農村水電等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和成品油質量升級。調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清潔生產。進一步支持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