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并將首次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2月20日,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對《意見》進行了詳細解讀。
《意見》明確規定,到2017年底前,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底前,其他各省(區、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到2030年,生態保護紅線布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實施,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生態保護紅線也被稱為繼耕地之后的國家層面的“生命線”。“對于生態保護紅線的調整有非常嚴格地限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說,《意見》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調整就是要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的要求。
據介紹,對生態紅線劃分的依據是:一是對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劃定,主要目的是提供生態產品;二是對一些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區域進行劃定,主要目的是保護物種自然資源;三是對生態環境非常敏感脆弱地區也需要劃定,主要目的是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保障生態安全。
程立峰說,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生態保護投入力度加大、監管能力提升,特別是通過生態修復和恢復面積的增加,必然有一些區域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予以嚴格保護,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劃定出完整的生態系統
據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共建成2740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4.8%,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46處,總面積97萬平方公里。
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說,我國已有13個省市劃定紅線,目前各省基本都在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為便于紅線劃定,劃定是以行政區劃開展的。各個省劃完后,相互之間進行對接。“現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各省市都在劃,國家層面也在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頂層設計。既有行政層面便于工作推動,更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從一個區域、一個流域完整性出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據程立峰介紹,目前有些省份已經初步劃定了當地的生態保護紅線。在今年6月底前印發劃定技術指南后,各省區市還要據此進行適當調整。最后從國家層面上一定要保持生態紅線邊界的自然銜接,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監測結果納入政績考核
去年環保部組織對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3—2015年人類活動變化情況遙感監測,發現33個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影響劇烈,89個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影響明顯,一些自然保護區價值和功能受到損害,個別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已大幅減少甚至消失。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非常重要,但實行嚴格管理更為重要。”高吉喜說,除《意見》提出的明確措施外,環保部還開展日常監測評估,每年通過地面和衛星相結合“天地一體化”手段,監測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情況,進行評估。將監測評估結果作為對地方干部政績考核最主要依據,“對做得不好的進行問責”。
《意見》明確規定,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責任主體,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指導協調、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共守生態保護紅線。
“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保護和開發的矛盾非常突出。”程立峰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強化遙感監測工作,從今年開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年遙感兩次,并對省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一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對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保護區,要通過約談、通報、掛牌督辦方式督促治理整頓,同時強化責任追究,并將主動向社會公開自然保護區綜合監管的政務信息。
編輯:李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