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來西亞著名媒體“當今大馬”報道稱,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國際入境處采集的29個污水樣本中,有28個(96.5%)含有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毒株。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也指出,在代表各州的301個樣本中,就有288個(95.7%)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及對奧密克戎呈陽性。
據悉,這些污水樣本是從縣衛生局指定的污水處理廠采集,而國際入境處的樣本則是在指定飛機污水排放到飛機廢料處理設施前采取樣本。
說完國外情況,我們把視角拉回國內看一看:
2023年1月8日,也就是本周日開始,我國將取消入境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政策,恢復出入境旅游。
這意味著你可能面臨感染BQ.1、XBB等我們還沒接觸過的新毒株,并且反復感染的巨大風險!
看到這里,可能有在污水廠工作的水友要擔心了:“我剛‘陽康’沒幾天,國外的‘竄稀毒株’又要來了?這工作還咋干啊!”
為此,老吳這段時間特地搜集了一些大型污水處理廠在疫情下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包括人員與生產防護、設施設備巡檢、化驗檢測管理、藥劑等物資籌備、污泥處理處置等7個方面,希望對大家有借鑒作用。
01廠區人員防護管控方面
一方面,做好廠區出入人員的防護和管控。
有必要在疫情期間對污水廠進行進出交通的防護,如對人員進出采取測溫、消毒措施,車輛采取消毒措施等。有條件的,可在污水廠進口處設置專門的噴霧消毒間等。
另一方面,做好廠區生產人員的管控。
比如,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生產人員輪班的措施,降低污水廠生產人員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少上班的人員并非放假,而是作為頂崗的第二第三梯隊備用,保障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
再比如廠區內,應加強自動化控制手段,適當精簡生產人員數量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污水處理廠預處理段和脫泥間屬于高風險場所,在日常巡視和操作過程中,暴露感染風險較高。
為降低一線操作人員感染風險,可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如下措施:
1、現場操作人員應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在上崗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等基本防護用品,盡量做到不與污水、污泥、砂礫、柵渣等直接接觸。
2、針對進水泵房、預處理段、污泥脫水工段操作以及化驗取水采樣,提高防護等級,除口罩和手套外,配備護目鏡和防護服。
3、由于污水廠需要經常記錄數據,所以建議給筆消毒,最后人手一只筆,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強集中排氣口的消毒,要求人員盡可能避開排放口的氣流。
5、作業完畢后,及時對防護用具進行全面清洗消毒,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消毒。
6、定期對預處理段產生的柵渣進行消毒處理,及時安排運輸車輛對柵渣進行清理轉運。
02生產防護措施方面
對廠區內一些構筑物設施的開口部位進行臨時封閉,如格柵間跌水口、泵房前池開口部位等,可采取臨時的封閉措施,防止污水噴濺。
對生物池曝氣區易噴水部位可采取臨時封閉措施,在不能封閉的部位可采取安全隔離警示,禁止人員靠近,避免人員接觸噴濺的污水。
對污泥卸料或轉運的開口部位采取臨時封閉措施,確保污泥不落地、不外露,降低了可能的風險。
同時,對污泥車間的除臭系統適當加大風量,形成車間負壓環境,可避免車間內氣體外溢。
對污泥運輸車輛進出廠區加大消毒管理,及時沖洗車輛。
對廠區內臨時堆置的污泥可采取石灰表面覆蓋的措施。
對出水消毒設施的管理和監控,確保消毒到位。
03設施設備巡檢方面
加強設施設備的日常檢查,加強各廠設施設備維保力度,加強通過自控系統以及采用遠程巡邏系統方式開展巡視工作。
加強除臭及通風設施運行管理,除臭和通風系統滿負荷運行,確保廠界臭氣和排氣筒臭氣達標排放。
暫停反應池、二沉池等構筑物的浮渣清撈及出水槽清洗工作。
對應急保障人員、單位進行梳理,統籌多家施工保障單位留守人員,形成工種齊全的應急搶修處置力量,確保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
04化驗檢測管理方面
疫情特殊情況下,水質分析以在線自動檢測為主,增加出水消毒效果相關指標采樣檢測。
化驗分析宜在廠內實驗室進行,若水樣需委托第三方化驗需及時辦理運輸車輛通行證。比較建議的一種方式是,各區組團建立實驗室,方便水樣的集中采樣、運輸與化驗分析。
1、采樣
按照必須必要原則,優化調整取樣化驗頻次,盡量使用自動采樣儀采樣,未安裝自動采樣儀的污水廠采樣頻次調整為1次/d。
2、進水水質檢測
暫停進水水質手工化驗檢測,以進水在線自動檢測儀為主,密切關注在線進水水質數據,如有異常,及時比對儀表并進行化驗室化驗檢測。
3、過程控制指標檢測
暫停污水處理過程中采樣檢測工作,相關數據由過程儀表替代。
4、出水水質檢測
密切關注出水水質數據,確保出水各類指標均能穩定達標。污水廠出水仍按24h在線自動監測+取樣人工監測雙監測模式執行,出水日監測、月監測的項次和頻次保持不變。
為加強污水廠出水消毒效果相關指標檢測工作,將糞大腸菌群檢測頻次從1次/周調整為1次/d,同時新增總余氯檢測,檢測頻次為1次/d。
5、污泥指標檢測
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減少污泥含水率的檢測項次,頻次調整為1次/d。
05藥劑等物資籌備方面
每天統計聚氯化鋁、硫酸鋁、次氯酸鈉等大宗生產原材料,每周盤點工業鹽、植物除臭液等零星藥劑,形成每日原材料日報與零星藥劑周報,實時掌握廠內藥劑存量。
一般庫存以5~7 d用量儲存,每日根據原材料日報數據,評估剩余藥劑可用天數,安排次日各廠原材料需求量。
由于特殊情況下的物資采購受到外部運輸等條件的影響較大,加大了藥劑進出廠區的難度。
因此,在藥劑等物資采購管理上,采購部門應該根據需求量結合原材料供應商供應能力與運輸情況,做好提前與供應商聯系,保證疫情期間貨源正常供應。
同時,若外省市供應商無法供貨的,應提前溝通并及時調整為市內供應商或倉儲點渠道。
06出水安全管理方面
從經驗和研究的情況來看,采用次氯酸鈉投加+紫外線聯合消毒工藝對病毒的滅活效果較好。
加強對消毒設施設備的日常巡視檢查,確保紫外線消毒設施運行和次氯酸鈉消毒藥劑 投加正常,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穩定達標。
加強對紫外燈管維護,每天至少巡視2次,自動清洗頻次調整為1次/h,手動清洗頻次調整為1次/周,確保紫外線燈管表面無附著物,最大程度發揮紫外消毒設施功效;
在確保出水pH達標前提下,適量提高10%~30%次氯酸鈉等消毒藥劑的投加量,進一步鞏固尾水消毒效果,降低出水糞大腸菌群指標,投藥后同時密切關注出水總余氯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與再生水水質標準,滿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的衛生學風險控制要求。
如無特殊情況,污水廠按技術方案和地方要求操作即可,不需要特別加大含氯消毒劑的使用。
如出現特殊情況,需要加大消毒劑投加量,可以在污水處理工藝最后使用活性炭等方式增加脫氯環節,必須確保尾水穩定達標排放。
07污泥處理處置方面
1、污泥處理
在污泥處理區采取劃定風險區、增加防護罩、確保除臭通風系統運行良好等措施,降低操作人員 在污泥處理過程中直接接觸或飛濺接觸污泥的風險,避免氣溶膠擴散。
加強柵渣、污泥集運點的消毒工作,須使用消毒劑(有效氯為5%的次氯酸鈉溶液)以1:50稀釋后對相關區域進行噴灑消毒,如需人工作業,應先消毒后操作。
在污泥運輸車輛進入廠區前,司機應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穿防護服等),做好污泥裝卸和運輸車輛的清洗和消毒,避免裝卸過程中沾染在車輪和箱體上的污泥在運輸過程中灑落。
2、污泥處置
從經驗和研究的情況來看,在脫水干化中,采用加熱至80℃以上的低溫真空干化或熱干化以及生石灰脫水干化工藝,對病菌起到同步抑制或滅活作用。
對廠內無法進行干 化焚燒、深度脫水或低溫干化的,務必確保污泥脫水至80%含水率,避免運輸中的“跑、冒、滴、漏”情況發生,造成運輸過程中的次生污染。
08結語
致敬每一位環保“孤勇者”。
“你之所以不知道我的存在,那是因為我一直都在。”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5000多座污水廠仍保持正常運行一線的環保英雄們仍全力以赴堅守在崗位即使半數以上的同事被隔離或居家辦公他們還是牢牢守住了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防線。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向污水處理一線人員致敬!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