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關于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整理出國內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上榜高校名單和學科建設情況,以供各位有志于“拯救世界”的學子們選擇。
不裝了,今天要參加高考了,希望大家祝我金榜題名。
開個玩笑,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是個動詞,每當提起它,都會想起奮筆疾書、埋頭苦學的歲月……
雖高考只有短短三天,但成績下發后,選專業變成頭號難題……
小小腦袋里充滿大大夢想,一邊思考“錢途”,一邊想拯救世界。
秉著魚和熊掌都要拿下的心理,環境科學與工程成為不二之選。
畢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想學環境的超人,不是好超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規劃與管理專家王金南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也說到:“怎么去保護自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我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專業,特別有使命感,有一種崇高的精神在里面……”
這是環境人刻在DNA里的使命感,是污水廠沒我可以,但是沒有我馴養的微生物可不行的使命感……這也是拯救“世界” 的快樂。
或許一些正耕耘在環保行業的我、你、他,嘴上也在調侃著自己高考后為啥選了環境相關的專業,但內心卻還為這份偉大的職業自豪呢吧。
選環境科學和工程學科,還有種類繁多的細分領域研究方向可供選擇。伴隨著碳中和、減碳降污、土壤污染、大氣污染等多個環境領域的發展,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中可選的專業領域也并不狹窄。除此之外,教育部去年12月公布《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一文中,新增了8個環境領域相關的專業,分別是碳儲科學與工程、氫能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智慧能源工程、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智慧海洋技術、濕地保護與恢復。
說到這里還不心動嘛,確定了學科,就來談談學校,為學子們更好的選取心儀高校,小編根據今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關于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整理出國內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上榜高校名單和學科建設情況,以供各位有志于“拯救世界”的學子們選擇:
1. 北京大學 環境科學和工程學院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學科教學和科研的機構之一,經過40余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在國內環境學科領域的整體優勢地位,成為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與科研機構。在最新的US News、QS等國際學科評估中,北京大學環境學科分別位列全球58位和全球21位。按基本科學指標(ESI)的數據,北京大學環境/生態學科已躋身全球前0.1%。
目前,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管理系、環境健康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為:倪晉仁院士、朱彤院士;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唐孝炎院士、張遠航院士。
2. 清華大學 環境學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源于國立清華大學于1928年設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國環境工程學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帶領下,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逐步發展壯大。1977年建立我國第一個環境工程專業,1984年學校批準組建獨立建制的環境工程系,1997年發展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11年成立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建立了以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三大學科方向為基礎,涵蓋多要素多介質的綜合性、交叉型學科體系。1988年,被評為我國唯一的環境工程重點學科,2002年、2007年兩次蟬聯環境工程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2013年兩次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第一名,2017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獲A+,2021年環境學科QS排名第8名。學院長期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科技委環境學部”主任單位。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目前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錢易院士、郝吉明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曲久輝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賀克斌院士。
3. 北京師范大學 環境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1983年建立的環境科學研究所,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全國高校首批從事環境科學研究與教育的平臺之一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目前下設有“四系”和“四中心”,包括:環境科學系、環境規劃與管理系、環境生態工程系和環境系統工程系,以及戰略環境評價與生態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濕地生態與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氣環境研究中心。
目前,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有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楊志峰院士、候立安院士;3位外籍院士,分別為黃國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John Charles(Crittenden)、Menachem Elimelech(美國工程院院士)。
4.哈爾濱工業大學 環境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歷史悠久。1920年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早期名稱)設置鐵路建筑系,開設了“給水和排水”等專業課程。1925年鐵路建筑設計系設立了給水排水教研室。195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衛生工程專業,1952年衛生工程專業分成給水排水、采暖與通風專業。1986年成立環境工程本科專業,1996年建立市政環境工程學院。為進一步貫徹“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重要戰略部署,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哈爾濱工業大學于2016年9月成立了環境學院,2017年環境學院重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進入環境學院,現已成為我國生態環境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該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的歷次評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環境科學與工程獲得A+,全國并列第一,市政工程獲得A。哈工大環境學科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國際創新引智基地、國家國際合作基地和國家教學仿真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的學科。該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隊伍中,包括李圭白教授、張杰教授、任南琪教授、馬軍教授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5.復旦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前身為復旦大學物理二系,1996年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正式成立,經過25年的快速發展,秉承復旦大學文、理、醫、工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聚焦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已經成為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與科研機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2017年入選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一流學科”建設計劃;2021年環境科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ESI環境與生態、地球科學全球排名前1%;QS環境科學國際排名51-100。目前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可授予本科、碩士學位(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博士學位(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建有10余個國家和省部級學術平臺、合作基地和實驗中心。
6.同濟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學院建制成立的環境教育和科研學術機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環境工程系。2002年,為加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使同濟大學環境學科跨入了全面國際化環境教育和科學研究的新階段。該院師資力量雄厚,全院目前在職教師176人,其中包括兩院院士6人(含雙聘),長江學者3人。
學院現設有市政工程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科學系三個系,共有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三個二級學科專業,均具有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動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體系,其中環境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201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榜單,學科排名獲評A+級;2019年學科國際QS排名首次進入51~100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邁向世界一流學科奠定堅實基礎;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環境科學學科進入50~100位。
7.南京大學 環境學院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初創于 1978 年,是國內較早開展環境類教學與科研的單位之一。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江蘇省重點建設優勢學科,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入選“雙萬”建設專業。2021年,地球與環境學科自然指數排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全球第1,軟科排名全球第13、中國第2,校友會環境科學排名全國第1。
學院現有任洪強院士、鄒志剛院士、張全興院士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學院在環境化學、環境毒理與健康、水污染控制、環境功能材料、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向優勢突出。共獲國家科技獎13項、省部級一等獎14項、國際獎6項,主編國際/國內標準70余項,獲授權國際專利90余項,近五年在Nature子刊、PNAS、ES&T、WR發表論文250余篇,ESI排名進入前1‰。
8.河海大學 環境學院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至今已有40多年的辦學歷史,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經水利部批準設立的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近五年來,學院深入開展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形成以流域環境演變與生態安全、河湖綜合治理與修復、農業農村污染防控與治理、環境新材料、環境微生物、土壤污染治理為特色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觀測實驗基地。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現有王超院士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評估為A類,全國排名第8,并入選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項目。環境工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江蘇省重點學科。2019年,學院環境工程和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入選首批“雙一流專業”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環境科學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再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9.浙江大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相關系(所、室、中心)合并組建而成。
學院現有王金南院士、王浩院士、朱利中院士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學院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A級學科)和農業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學科,A+級學科)2個一級學科。環境/生態學科位列ESI世界前1‰。學院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水資源利用與保護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環境工程、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現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資源環境科學(2019級起并入農業資源與環境)4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過,上高中時,他讀到了《人民日報》刊載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科學的春天》。雖然他當時并不完全明白文中提到的“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意味著什么,但這篇文章給了他科學的啟蒙。和那個年代的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那時就把成為一名科學家當成目標之一。
賀克斌教授在上述媒體采訪中也囑咐年輕一代:現在的社會條件不一樣了,年輕人能夠接收到很多信息,有了自主了解專業和行業發展的機會。年輕人應該牢牢抓住這個優勢,從而更加具體地確定自己的定位。他說:“像我研究的環境領域,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也被寫入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這個規劃中,我們就能嗅到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前景,其衍生出來的新學科,也值得關注。當然,任何時候一些相對基礎的學科都會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擁有新的領地和用途。”
“另外,年輕人也不能只認準眼前的需求,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挖掘需求。比如,在掌握了某個學科領域的知識精髓后,自己去創造一個全新的領域,在專業領域進行自主創業,引領社會發展。年輕人在進行自我定位時,應該擁有這樣的眼界和目標。”
正如賀克斌教授說的那樣,年輕人是會帶來更多新的突破和可能的。當今的世界能選擇的有很多,我們祝愿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進入心儀的大學,創造更多的可能。
附:
除去上述環境科學領域高校榜單外,今年4月6日,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了第十二次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在公布的榜單中,中國有48所高校入圍環境科學領域世界500強,名單如下: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