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研究制定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其中明確目標,到2023年,縣級及以上城市設施能力基本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城市市政雨污管網混錯接改造更新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由此,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將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作為補短板的重中之重。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統計,2019年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超過2.1億立方米/日,污水管網長度達57萬公里。
盡管如此,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國城鎮污水處理仍存在管網老舊破損和混接錯接廣泛存在、污水集中處理能力不平衡、“重水輕泥”現象較為普遍等問題,這也是完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關鍵。
自“十二五”以來,我國各地大力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全國污水處理水平明顯提高。隨即,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目標提出,2019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使污水處理廠提標增效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
需要注意的是,補齊收集管網短板,此項工作作為補短板的重中之重;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是補短板強弱項的難點,這兩大方面是我國接下來城鎮污水處理的攻堅所在。對,我國要求各地要將污水處理設施設施用地納入城市黃線保護范圍,合理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并積極推動建設涵蓋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水資源化的系統性工程。
政策推動下,城鎮污水處理市場也將發生變化。有業內人士指出,補齊城鎮污水處理政策將加速污水資源化發展,各地更積極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尤其是推廣再生水用于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等。
注重實現“水、泥”共治。從多個政策文件中,我國均表示重視污泥處置,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選擇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技術路線,這意味著污泥焚燒技術成熟度高、處置經濟性優,市場將被打開。
除此之外,也有專業人士指出,資源化、管網、污泥處置則成為城鎮污水處理投資的三大關鍵詞。污水、污泥資源化建設將為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有數據預測,2021-2025年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膜工藝總投資額預計為1055-2110億,其中膜材料銷售及換膜市場約333億元。
在排水管網上,預計2019-2025年污水管網長度將增加37萬公里,按照單位投資額1695元/米測算,對應市場空間6276億。據E20環境平臺預測,預計2019-2020年全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的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
隨著城鎮污水處理短板的補齊,也將加速污水處理下沉。有資料顯示,目前大型城市已基本實現了90%以上的污水處理率,未來污水處理廠新建需求將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