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改委、住建部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明確到2023年,縣級及以上城市設施能力基本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網混錯接改造更新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全文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改環資〔2020〕12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設局、建委、城市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短板弱項,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研究制定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
2020年7月28日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的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解決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配套建設和改造力度,促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加快補齊設施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實施目標
到 2023 年,縣級及以上城市設施能力基本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網混錯接改造更新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廠弱項。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補缺、有序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考慮城鎮(含易地扶貧搬遷后)人口容量和分布,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科學確定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布局、規模。目前沒有污水處理廠的縣城要盡快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城市和縣城要加快補齊處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可適度超前。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干流沿線城市和縣城,黃河干流沿線城市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京津冀地區和長江干流沿線地級及以上城市、黃河流域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部達到一級 A 排放標準。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區域,要結合水資源稟賦、水環境保護目標和技術經濟條件,開展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積極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再生水用于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等。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在完成片區管網排查修復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進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將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作為補短板的重中之重。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必須合理規劃建設服務片區污水收集管網,確保污水收集能力。中央預算內資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網不配套的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項目。城市和縣城要加快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快消除收集管網空白區。結合老舊小區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動支線管網和出戶管的連接建設,補上“毛細血管”,實施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現有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 100mg/L 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開展“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除干旱地區外,所有新建管網應雨污分流。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城市,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損修補、管材更換、增設調蓄設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對現有雨污合流管網開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網溢流污染。積極推進建制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提升管網建設質量,加快淘汰磚砌井,推行混凝土現澆或成品檢查井,優先采用球墨鑄鐵管、承插橡膠圈接口鋼筋混凝土管等管材。
(三)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在污泥濃縮、調理和脫水等減量化處理基礎上,根據污泥產生量和泥質,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選擇適宜的處置技術路線。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要納入本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縣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推進設施能力建設,縣城和建制鎮可統籌考慮集中處置。限制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東部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加快壓減污泥填埋規模。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大中型城市鼓勵采用“生物質利用+焚燒”處置模式。將垃圾焚燒發電廠、燃煤電廠、水泥窯等協同處置方式作為污泥處置的補充。推廣將生活污泥焚燒灰渣作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方式處理污泥,經無害化處理滿足相關標準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撫育、園林綠化和農業利用。
(四)推動信息系統建設。開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摸底排查,地級及以上城市依法有序建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并定期更新。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率先構建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逐步實現遠程監控、信息采集、系統智能調度、事故智慧預警等功能,為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輔助決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按照中央部署、省級統籌、市縣負責的要求,推進方案落地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做好督促指導,完善政策措施,對設施補短板項目給予積極支持。各省(區、市)統籌推進轄區內設施規劃和建設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市縣是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主體責任,加快項目謀劃和儲備,制定滾動項目清單和年度計劃,明確建設時序,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實施。
(二)完善收費政策。各地應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運行成本的原則,合理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并根據當地水污染防治目標要求,考慮污水排放標準提升和污泥無害化處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動態調整。加大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盡快實現應收盡收。各地在污水處理費標準調整到位前,應按規定給予補貼。污水處理收費應專項用于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置。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應向污水管網和運行維護傾斜。推廣按照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削減量等支付運營服務費。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招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污水處理服務費水平。
(三)加大支持力度。要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資金跟著項目走”。各地要將污水處理設施用地列入城市黃線保護范圍,在城市建設規劃中加以落實。各地要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在中期財政規劃、年度計劃中安排建設資金,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抗疫特別國債支持力度,確保項目資金來源可靠、規模充足,嚴防“半拉子工程”。各市縣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央預算內資金繼續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給予適當支持。
(四)拓寬投入渠道。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規范有序推廣 PPP 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運營。推廣區域內不同盈利水平的項目打包建設、運營,鼓勵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專業化、規模化建設和運營的優勢。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給予中長期信貸支持。支持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資金,用于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探索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擔保。
(五)強化監督管理。做好污水收集處理、資源化利用和污泥處理處置全流程監管能力建設。對進入市政污水收集設施的工業廢水進行排查,經評估認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鎮污水處理廠有效處理的,要限期退出。積極推廣“廠網一體化”,落實建設管養實施主體,建立常態化建設管養機制。加強管材質量監管,嚴把施工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完善公眾參與機制,發揮輿論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