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7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過表決,決定接受龔正辭去山東省省長職務請求;決定任命李干杰為山東省副省長,決定李干杰為山東省代理省長。
李干杰成為繼陳吉寧之后,又一位赴地方任職的生態環境部部長。2017年5月,原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赴京任職,現為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近年來,還有多位環保系統的官員出任地方黨政一把手。4月7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王安德,出任臨沂市委書記。
多位受訪的環保系統官員或專家表示,以往環保官員“難被重用,升遷難”的狀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種人事調整現象,一方面說明,環保官員自身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他們不但能厘清當地環保欠賬的原因,制定出解決方案,還有望帶動地方綜合實力提升。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綠色發展,唯GDP論政績的干部考核標準已發生改變。
從罕見到常態
“升遷難、升遷慢”,曾是環保官員普遍面臨的窘境。
2014年12月17日,《中國環境報》刊發《誰來配強環保一把手?》一文,分析了環保官員晉升難的現象。文章稱,從全國情況來看,以省級環保廳局長的出口為例,統計顯示近20年來,全國有99位環保廳局長先后卸任,其中真正意義官升一級、由正廳到副省的只有1位,僅相當于1%;26位轉任其他部門或交流到地市,占26%;其余70%以上到人大、政協、非政府組織等崗位繼續工作,直至退休。環保干部幾無上升空間。
該文稱,目前在環保系統形成了這樣的思想共識:一個領導無論多么優秀,只要到了環保部門,就意味著職業官員生涯的終結。究其原因,得從環保部門的職責權力說起。環保干部普遍認為,環保部門擁有環評、執法、總量考核等權力,都是“說不”的權力,實際就是得罪人的權力。
一位受訪的環保系統官員稱,過去“工作難做,做好了也難升遷”被認為是環保官員的“兩大標簽”。
一些環保官員也曾公開表達自身晉升難的窘境。2014年,四川省原環保廳廳長姜曉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認為在環保廳長這個崗位,幾乎沒有上升空間。并非我個人消極,而是環保工作的特殊性決定的,與個人的素質和能力沒有太大關系”。
他認為,做環保工作,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么失職,要么得罪人。無論你選擇那一條路,結局都是很難看到政績。群眾不太可能擁護你,因為有太多環境問題短期內解決不了,企業不會擁護你,地方官員也未必擁護你,這些都必然影響你。“如果你特別追求仕途的進步,最需要做的就是趕快離開環保局。”姜曉亭說。
但是,近年來,環保官員出任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情況已從罕見變為常態。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2月,安徽省原環保廳廳長汪瑩純任蚌埠市委書記。2018年9月,遼寧省原環保廳廳長來鶴任撫順市委書記;同年11月,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柴偉出任遼源市委書記。
2019年4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董一兵被任命為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同年9月,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陳小平升任江西省副省長,他被媒體評價為生態環境部組建以來,因交出“綠色成績單”,第一個從生態環境廳廳長直接晉升為副省長的官員。同年12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于會文被任命為重慶市大足區區委書記。
“臨危受命”現象明顯
多名環保官員出任地方一把手時,面臨的都是當地生態環境的糟糕局面。
今年4月7日,王安德被任命為臨沂市委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因污染問題嚴重,臨沂曾多次被原環保部以及山東省政府約談。
2015年2月,臨沂被原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約談,成為新環保法實施后第一批被約談的城市。被約談的時任臨沂市代市長張術平表示:“來接受這一次約談,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同時我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我接受了這次約談之后,我向你們保證,我不會再接受第二次約談。”
約談后第3天,張術平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鐵腕治理霧霾,限期治理412家、停產治理57家企業,停業關閉整治無望企業,全面清除土小企業等舉措。
但直到去年,臨沂市生態環境狀況仍不樂觀。數據顯示:2019年,臨沂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幅度為8.04%,位列全國倒數第13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臨沂排名倒數第16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中,臨沂排名倒數第6位。
輿論認為,王安德主政臨沂后,未來一段時間內,他的工作重心就是發揮好個人專業特長,摸清當地環境問題癥結,采取一些針對性整改措施。
2019年4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董一兵出任臨汾市市長時,也面臨類似局面。
2019年3月1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數據顯示,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2018年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臨汾市排名墊底。
因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惡化、二氧化硫濃度長時間“爆表”等原因,2017年和2018年,臨汾曾分別被原環保部、生態環境部約談。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更曾因指示下屬,在一年內上百次干擾全市6個監測站點數據,導致他涉案被查。2018年5月,張文清獲刑兩年。
董一兵上任后,交出的綠色成績單明顯。今年4月3日,山西省委宣傳部主管的黃河新聞網報道稱,2019年以來,臨汾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6.75,退出全國“倒一”,改善率排名全省第二,地表水質達到省考核要求。今年1月,董一兵出任臨汾市委書記,仕途進一步升遷。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李干杰履新后,作為工業大省,山東的生態環境相關工作,勢必會出現一個新局面。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王燦發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越來越多的環保官員主政地方說明,國家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有能力的環保官員就自然更容易被重用;這些年,很多地方環保治理上也面臨很嚴峻的挑戰,這類官員就有了用武之地”。
如何應對新的挑戰?
環保官員主政地方后,除了面對環境治理問題,還要接受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等多重考驗。他們主政地方后,如何應對新的挑戰,也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
《中國新聞周刊》梳理這類官員履歷發現,多人此前有過地方主政經驗。
李干杰曾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一職。董一兵在出任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之前,曾任稷山縣長、夏縣縣委書記、運城市副市長、忻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陽泉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等職,有豐富的地方主政經驗。柴偉在出任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之前,曾任樺甸市市長、公主嶺市市長、四平市常務副市長、松原市常務副市長等。來鶴、汪瑩純、于會文等人也都曾在地市任過職。
他們再次主政地方后,除了治理環境,也被地方上寄予了更多期待。2019年12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于會文被任命為重慶市大足區區委書記。重慶市委組織部在任命時表示,他“歷經多崗位鍛煉,熟悉經濟工作和環保業務。擔任大足區委書記是合適的。”
從其工作表現看,他們再次主政地方后,在經濟轉型期更重視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來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民生、生態必須結合起來,與綠色發展同步推進。”他稱,在原有重工業基礎上,撫順市選擇了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細化工,發展煤炭綜合利用、頁巖煉油等化工產業,發展鋼鐵制造業、裝備業,提高產品附加值。盡管困難和壓力都很大,但這些都是暫時的。通過淘汰小化工,扶持高端產業,撫順的精細化工產業已經從無到有,發展到上百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環保工作的專業性和挑戰性都非常強,這些調任地方擔任一把手的環保干部,普遍有長時間在環保系統任職的履歷,在應對復雜工作的過程中,也使得他們更加做事果斷、勇于擔當。
常紀文稱,現在的環保干部跟原來相比變化很大。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環保干部是監管型干部,視野有限;現在是由經濟快速發展向更合理發展、更綠色發展的轉型期,現在的環保工作既屬于專業口,也屬于綜合協調口,環保干部除了懂專業知識,也得懂經濟、懂社會,“所以,現在的環保干部綜合能力也更強,使得他們有能力到地方任職。”
王燦發則表示,相信這些環保官員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過去,環保保護不太受重視的時候,環保官員被提拔者鳳毛麟角,甚至環保部門自身都覺得低人一等。現在工作出色的環保官員能夠得到提拔機會,說明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是一個能夠做出政績的領域。”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