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關系到人類社會是否持續發展,關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發展。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實現生態優先與綠色發展,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良好生態環境是關乎人民利益的生態福祉。生態環境建設關乎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永續發展。當前,霧霾天氣、土壤和水體污染等已經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變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難題,構建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必須充分考慮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對干凈水質、綠色食品、清新空氣等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是滿足人民期待的價值彰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通過集聚人民群眾力量,集聚人民群眾智慧,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與防治,進而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生態利益。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殷切期盼,必須堅持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價值原則,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提升生態效益和發展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必須堅持共建共享、聯防聯治的基本要求,加快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人民為中心是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內在要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與共建共享。多年來,許多區域因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速,傳統產業與能源結構轉型滯后,各類污染排放不斷加劇,大面積霧霾頻現,近岸海域污染日趨嚴重,地下水開采嚴重超量,導致生態承載力下降和生態環境惡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生態訴求的攻堅期。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與綠色發展。
強化生態環境
聯建聯防聯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創新創業創造熱情。要集聚人民群眾智慧,鼓勵人民群眾面向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創業,共建共享美好生態環境。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建立面向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機制,加快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低碳創新體系。要以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技術創新為重點,特別是要重視鼓勵更多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企業家、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低碳能源技術創新與低碳產品應用的全過程,激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創新創業熱情,加快產業和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以創新加快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以創新推進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發揮群眾智慧,鼓勵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國土綠化、城市綠化、植樹造林等活動,發揚群眾首創精神,加快生態環境建設與治理,共建美麗中國。
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要鼓勵人民監督評價。生態環境建設的好不好,關鍵要看人民群眾滿不滿意。前一時期,部分地區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監督受阻、力量薄弱,許多環境問題舉報得不到有效處置,嚴重制約生態環境進程。要鼓勵和重視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監督與效果評價。要鼓勵人民群眾參與監督,形成完善的社會監督網,對那種排污治污設施“白天關、晚上開”行為要強化全天候、網格化、無縫隙監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滿意為衡量標準,構建強大的群眾監督網,構建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平臺,推進統一的環境監管、政策制定、監督評價、執法問責,明確部門間、地區間、流域與地方間的權責關系,提升生態監控、預警、治理、追責能力,對任何污染行為實現監督無死角。發揮生態環保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吸納人民群眾力量對生態環保績效進行監督和評價,完善績效評價機制,強化“黨政同責”,加強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追究。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監督評價要堅持群眾標準、由群眾來評判,不能走過場,讓群眾真滿意而不是“被滿意”,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
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要吸引人民協同參與。要廣泛吸引人民群眾參與,培育生態環境聯合建設、聯合預防、聯合治理的文化氛圍,開展全民綠色行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涉及到多元主體的利益,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各基層、從政府到企業、從大學和科研院所到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等主體的協同作戰;要構建生態環境的多元協同參與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增強全民參與意識,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共建共享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態承載力;要鼓勵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組織之間的協同作戰和參與建設,如鼓勵和吸引不同區域、不同層級的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等之間的協同參與。企業是生產污染的重要源頭,要承擔污染排放責任,主動參與治理。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等要履行自身職責,吸納群眾力量參與到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全過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