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馬維輝 兩會報道
每年兩會前夕,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下稱“環境商會”)都會在北京舉辦“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分享環境商會提交全國政協會議的提案。從每年的提案變化,也能感受到環保產業這些年的脈搏。
2014年,環保產業還苦于市場沒有放開,所以環境商會的提案也是“推進第三方治理和PPP機制”。2016年,環保市場打開后,又引發企業之間的低價競標問題,環境商會的提案就成了“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今年,低價競標慢慢少了,業主欠費問題更加突顯出來,所以提案就成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水務服務費用支付的提案》(下稱“提案”)。
環保產業的主要客戶就是地方政府,據了解,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拖欠自來水費和污水處理費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甚至拖欠長達數年之久,導致環保企業財務負擔沉重,也影響了污水處理設施的長期達標運營。
“去年,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曾經比較嚴重,但通過高層重視和金融行業的支持,民營企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現在地方政府拖欠費用的問題則更加突顯了出來。”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環境商會建議,應該把環保設施運營的支付情況也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問責范圍,對于長期拖欠環境服務費用的地方政府主管領導,政績考評時也應該限制升遷調動。這樣有助于解決欠費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拖欠水費導致企業倒閉
在我國,污水處理費是有專門來源的。按照《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條例》和國家發改委《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污水處理費應該由排水單位和個人來繳納,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但是,由于很多地區污水處理費定價比較低,甚至與成本發生倒掛,還有很多應該收取費用的對象沒有應收盡收,導致收上來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覆蓋成本。
提案顯示,我國污水處理的平均成本約為1.0-1.2元/噸,而社會污水處理費收入平均則為0.8-1.0元/噸,已經明顯呈現“收支倒掛”的局面。
以東北某市為例,2017年污水處理費收取了5514萬元,但應該支出的成本則為14100萬元,缺口高達8586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城市的資金缺口就需要由地方財政來彌補。但問題是,當前由于地方財政收入銳減,導致支付能力嚴重不足,污水處理費已經是無暇顧及了。
提案顯示,受東北經濟斷崖式下跌影響,遼寧鐵嶺財政收入由2014年94.3億降至2016年42億,截至2017年,已經拖欠水務服務費用8815萬元。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污水處理費還存在收費標準低、收繳率低、沒有應收盡收,以及個別企業惡意拖欠等問題。提案顯示,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污水管理處的居民污水處理費已經兩年沒有收取了。
污水處理費長期沒有正常支付,將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長期達標運營,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污水處理企業倒閉。以福建明溪匯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它主要是為明溪縣政府提供污水垃圾處理服務。自2010年正式運營五年以來,當地政府未按協議支付垃圾和污水處理費,拖欠費用高達1300萬元,同時又不協助法院履行裁定。企業只能依靠自行借貸維持設施運營,最后還是因為欠款被迫拍賣了污水廠。
呼吁建立長效機制
去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堅決杜絕拖欠民營企業賬款”。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全國工商聯又出臺《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其中要求推動地方政府、國有企業依法嚴格履約,防止拖欠民營企業環保工程款。在多個部門的推動下,拖欠賬款的情況已經有所緩解。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表示,去年11月份以后,國家對于民企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幫助民企紓困解難,其中就包括清欠地方政府和國企央企欠款這一塊。
“以前是環保企業找領導談怎么清欠,現在則是領導主動來找環保企業談怎么解決,而且很多大企業也都明確表態,6月30日之前一定會全部清欠,這些都是政策影響下的新趨勢。”他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已經感受到了變化。張根華表示,他們曾經一共有20多億元的應收賬款,主要集中在20多個大型的國企和央企。去年年底以來,回款速度已經明顯加快,而且能夠保證在6月30日清欠的企業占了80%以上。
趙笠鈞也表示,他也了解到,國務院正在加大環境費用欠款的清欠力度。2月4日除夕放假,2月3日國務院還在開會,要求環保企業上報關于資金拖欠的情況,這都讓他看到了希望。
不過,趙笠鈞覺得,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應該是“運動式”的,而是應該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也表示,地方政府拖欠污水處理費用,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地方政府的履約意識和履約能力不足。
“作為企業,我們更關注地方政府的履約意識,因為地方政府的錢永遠都是不夠的,有限的費用究竟用在什么地方,是否能履約,對環保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楊斌說,“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地方政府的履約意識也應該提到相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