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近日舉行的“2019 E20環境產業圈層總裁閉門年會”中,仍然保留了往年的“環境產業20問”環節,對環境企業家關心的20個問題作專題討論及預判。今年的20個問題同樣分為三大板塊:一是變革與機遇,二是競爭與合作,三是高質量發展。
在近日舉行的“2019 E20環境產業圈層總裁閉門年會”中,仍然保留了往年的“環境產業20問”環節,對環境企業家關心的20個問題作專題討論及預判。環節主持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章指出:“2018年的環境變化巨大,世界環境、中國環境、產業環境,包括企業周邊的環境都在變化。對于環境企業來說,如何在2019年找準定位、找到讓自己行穩致遠的金鑰匙,意義重大。”今年的20個問題同樣分為三大板塊:一是變革與機遇,二是競爭與合作,三是高質量發展。
年會現場,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張勇、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福生、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祖偉、云南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生、廣州紫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云飛、威立雅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曉軍、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明果英、深圳市清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淑杰、安盟咨詢中國總裁兼執行合伙人張平、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榮強、江蘇坤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軍英以及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媛等12位專家和企業家分享智慧、碰撞思想,針對這20個問題談了自身觀點和看法,一起為2019年環境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一、變革與機遇
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快車怎么趕乘?
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張勇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提出的長江經濟帶大保護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對于環境產業來說意義重大。對于環境產業來說,需要在“共”字和“大”字上下功夫。大保護有別于傳統的環境保護。狹義的環境保護,指的是環境治理、三廢治理等。大保護的不同在于:格局更宏大、內容更豐富、參與更廣泛。
張勇
格局更宏大。主要是指把大保護與國家的戰略、國家的發展目標,以及子子孫孫的長久發展聯系在一起。此外,共抓大保護這個概念,雖然總書記是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來講的,但是對西北發展、東北發展、京津冀的發展,或將發揮一定的借鑒作用。
內容更豐富。大保護不是簡單的末端治理,而是要體現在“兩山”及“兩化”理論中,兩山指的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兩化”指的是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大保護在這些方面暫未破題,有待于環境企業來努力。
參與更廣泛。從中央到地方、從央企到民企,均參與到了大保護行動中。去年12月26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骨干作用,于是三峽專門成立了生態環境集團;在民企層面,也有著諸多機會。此外,2018年12月7日,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一起,會同E20環境平臺、三峽集團等,在重慶一起建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為長江大保護添磚加瓦。
如何重新看待市政市場、工業市場、民用市場?
威立雅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曉軍在現場表示:“大家都說2018年是這前十年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為避免下半句成為現實,我們需要整裝再出發,用新的視角去解決問題。總體來說,我們需要在一些模式和技術上加以突破和創新。”
黃曉軍
黃曉軍認為,2018年經濟下行,也是環境產業深刻調整的時期。在市政相關板塊,還應繼續發揮PPP模式的優勢,2019年或許是PPP模式的回歸和糾偏;工業方面,很多企業都在倡導第三方服務,希望國企央企能夠摒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想法,把相應業務和節能減排任務交給專業企業;農業方面,可能暫時還沒有人把它當作一個市場,但是時候把農業治污問題提到新高度了,也許可以探索出除政府購買服務以外的治理模式。
從技術角度來說,黃曉軍認為,不僅僅需要某一段的技術,更需要打通上下游,進行資源整合。從解決模式、解決方案來說,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應該水氣固聯合在一起,做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同時走上資源重整的道路。在任何行業,假如做不到產業領先的話,一定要進入某個細分領域,作為領軍企業;假如愿意做跟隨者,也應該跟隨著領先企業,找一個合適的空位扎根下去,然后逐漸成長。
環境產業的未來業態是什么,是誰的未來?
對于這個話題,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福生在現場提到:“不知道各位嘉賓注意到沒有,近兩年中央政治局組織了兩次集中的學習,其中一個題目是國家的大數據戰略,另一個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唐福生
在習總書記主持集中學習的時候,提到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在此大背景下,唐福生認為,作為環境企業,必須要思考如何順應潮流,如何在產業中體現出數字經濟的理念。“打一個比方來說,以前的環境產業,水氣聲渣,主要都是基于投資、建設、運行。但隨著數字經濟的普及和發展,除了需要具備傳統的能力之外,可能還需要自動化、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數據平臺的運營管理。”唐福生暢想,如水環境領域,將來很有可能會出現城市水資源綜合運營商,涉及原水、供水、污水、中水以及過程當中的污泥等細分領域。通過什么樣的平臺才能把這些整合起來,從而有效地為城市發展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對此,唐福生認為,將來是能夠順應數字經濟大潮流的企業的未來。
未來環境治理的特點是什么?
廣州紫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云飛認為,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
從宏觀層面來看,未來的環境治理與規劃架構有關系。水固氣渣是一個大生態,做某一項治理的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成為生態的一部分。從技術層面來講,應當是制度化、智慧化、平臺化、個性化,包括智慧水務、智慧固廢、智慧大氣等發展方向。只有使用大數據手段,才能實現全流域、全生態的常態化。
李云飛
對照未來方向,李云飛認為,當前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內環境產業處于春秋戰國時代,跑馬圈地,利潤越來越薄。這種情況下,怎么來發展技術?怎么做到術業有專攻?我想這個時代肯定是慢慢的會過去。當前資本的沖擊使大家感到寒冷,寒冷期可能還有持續一段時間,這正是我們堅守初心、練好內功的時候。”
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明果英從固廢角度闡述了自己對未來環境治理特點的看法。他認為,3-5年內,固廢領域將出現伴生或者跨界的現象。
明果英
“萬容就是從再生資源行業跨界到垃圾治理行業來的,做分類做了幾年,沒什么起色。而最近長沙的三四個縣市的垃圾分類再生資源的標,我們都中了。為什么?因為我原來就干再生資源的,在汨羅、郴州有十幾個企業,七大類廢舊物資,有六大類我們可以自己消化,因而在這個行業遇到再生資源大標,我們就有優勢。這就是跨界產生的體會。”
明果英透露,萬容正在做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垃圾治理,把農村分散式的垃圾用分布式預處理方法,做成熱值達到4000左右的垃圾衍生物,賣給焚燒企業。同時找到了一個做冬季取暖的企業進行合作,與供暖行業一起成長。“未來的企業將各有各的特點,跨界和伴生是一個顯著趨勢。”
怎樣把握環保督查帶來的機遇?
江蘇坤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軍英表示,作為一個專注于垃圾滲濾液及工業領域高鹽高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集成設備的企業,在環保督查后,感受到了兩點明顯的變化:一是家附近聞不到化工的味道了;二是企業生產的污水處理系統已經供不應求了。對此,謝軍英總結:“督查給我們最大的感觸是,監管部門需要短平快地去解決問題,這必然要求在技術和產品上的領先實力才能經受得起環保督查的嚴苛標準。”
謝軍英
為適應新機遇,坤奕環境引進了德國Rochem GmbH的高壓膜組件,并且堅持自主研發應用在更多工業領域的創新技術。在此過程中,謝軍英總結,無論是裝備還是服務,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夠在供應鏈的一環中讓企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二、競爭與合作
國企混改,民企被混改,兩者如何共生共贏?
長期以來,重慶水務在合作及混改方面有著諸多實踐,在總裁年會上,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祖偉分享了混改中的一些心得。他表示:“作為國企,有優勢也有劣勢,如存在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等。在混改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破題,需要不斷探索。”
李祖偉
在與蘇伊士的合作中,李祖偉感受到,蘇伊士作為全球五百強的環境企業,在技術、標準、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重慶水務旗下的三峰環境從國外引進德國馬丁公司技術、以及卡萬塔聯合運行的十多年里,也同樣吸收消化了對方在在運行管理方面的規范化經驗。
李祖偉總結,在過去市場信號不強的時候,蘇伊士進來后,通過政府特許、企業經營、政府定價的模式,做的很好。而在下一步,則需要思考如何市場化的問題,面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等顯示條件的影響。他認為,環境產業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有著特許經營性質,因而探討政府、市場、企業的邊界尤其重要,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我覺得還是要完善我們的體制機制,繼續走市場化的路。”
什么樣的公司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更大?
安盟咨詢中國總裁兼執行合伙人張平認為,要做到彎道超車,需要依靠技術紅利。他提到:“在咨詢工作中,為一家英國公司融資,做UV-LED消毒,當時,在國內不太被看好,但在國際上非常受認可。目前國內喜歡抓熱點和痛點,不太關注前沿技術,這個偏好或許可以稍作改變。” 在技術領域,張平認為目前受關注的有幾種模式:一是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技術;二是以市場換技術;三是以資金來買技術。“總而言之,技術的紅利一直存在。只有那些有定力的公司,才能得到時間的禮物,得到彎道超車的機會,機會永遠存在。”
張平
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榮強在現場表示,先河環保便是彎道超車的典型。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下,先河環保繼續收獲了20多億的營收。如何在市場遇冷、競爭激烈的條件下進行超車?陳榮強認為,主要靠創新。他介紹,先河環保布局三次轉型創新。全力實現彎道超車:第一是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傳感器等技術,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網,將環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各個污染源頭,使政府的管理手段從“人防”,轉向依靠精準監控技術進行實時監控預警和分析。這次創新,使得先河環保在環境市場的份額得到了持續增長。第二次轉型,是先河環保將自己的主業從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和制造商,轉型成為面向地方政府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咨詢商。目前,已與45個城市達成管理咨詢服務合作,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診斷環境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為當地政府環境達標的提供有效科技支撐,為用戶的環境減排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治霾措施。第三次轉型,是公司向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的轉型,通過多年來對生態環境的治理經驗,公司判斷,環境監測是手段,源頭治理是根本。陳榮強表示:“真正的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需要靠源頭的控制和治理,先河環保以VOCs有機廢氣治理和農村分散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下一步的技術重點,以期在新的形勢及機遇面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強。”
陳榮強
第一次轉型,是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傳感器等技術,把大氣環境監測裝到所有源頭處,使各處的監督不再依靠人工,只需通過軟件即可操控。這次創新,使得先河環保在2016-2018得到了持續增長。第二次轉型,是先河環保將自己的主業從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制造轉型,轉型成為面向地方政府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咨詢商。目前,已與45個城市達成管理咨詢服務合作,共收到過35份地方政府發來的表揚信。第三次轉型,是公司向全面生態環境綜合運營商的轉型,以期在新的形勢及機遇面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強。
三、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該怎樣應對環境變化?
深圳市清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淑杰認為,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肯定是解決了某一個細分市場的某些關鍵問題。因此,不管環境怎么變化,企業應當以不變應萬變。其中,不變的就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本質。“自強才能不息,強我才能利他,利他才能共贏,共贏才能生態。中小企業永遠要立足于一個核心價值的創造,保持自強,為大型國企、央企、上市公司提供不可替代的價值創造。”
劉淑杰
云南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生認為,在外部環境不佳的情形下,中小企業的首要原則就是用種種手段使自己活下去。他舉例:“合續環境就是一個希望把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標準化做好的中小企業,在E20的圈層中屬于C方陣。C方陣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資金問題的核心是應收賬款的收回。在此情況下,為使業務發展健康發展、消除天花板,合續環境在2017年做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決策,設計了發貨前收款70%的交易模式。也非常感謝這兩年客戶的理解和支持。但即使這樣,現在公司還有一個億的應收賬款。自身造血和應收賬款收回,是當前活下去的最有效手段。在此呼吁AB方陣對于CD方陣企業要支持合理的交易條件,這樣他們才能健康發展,從而為客戶創造更多更好的價值。”此外,李文生提到,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思考如何打破慣性。無論是企業自身定位還是發展目標,都需要打破局限思維。
李文生
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媛表示,自己在近一年內,身份發生了轉變。隨著從一個中小企業掌門人變成了一個有一定規模企業的總經理。目前中環潔成為中信產業基金控股的企業,每年營收將近9億,已不再算是小企業,陳黎媛也得以從“過來人”的角度來討論中小企業的成長法門。她表示:“從東家變成了掌柜后,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家壓力很大,說了算;變成掌柜后,我再也不考慮項目投標錢從哪來了。卸掉壓力后,我變得很忙很忙,所以中環潔有了今天的成績。中小型企業該怎么應對政策變化?我自身的感受是,先自己加油干,如果資本看上了你,哪怕給你一點點嫁妝,就跟他走吧!”
陳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