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除磷機理
污水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超量磷吸收現象。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會釋放出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進入好氧區后,聚磷菌可將積貯的PHB好氧分解,釋放出的大量能量可供聚磷菌生長繁殖。
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大大超過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的磷。由于系統經常排放剩余污泥,被細菌過量攝取的磷也將隨之排出系統,因而可獲得較好的除磷效果。
影響除磷的因素
1、溶解氧
首先必須在厭氧區控制嚴格的厭氧環境。這直接關系到聚磷菌的生長狀況、釋磷能力及利用有機基質合成PBH的能力。
其次是必須在好氧區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以滿足聚磷菌對儲存的PHB進行降解,釋放足夠的能量供其過量攝磷之用,以便有效的吸收廢水中的磷。
一般厭氧段的DO要嚴格控制在0.2mg/L以下,二好氧段的DO要控制在2mg/L以上。
2、硝酸鹽含量
硝態氮的存在也會消耗有機基質而抑制聚磷菌對磷的釋放,進而影響好氧條件下聚磷菌對磷的吸收。另外,硝態氮的存在會被部分聚磷菌作為電子受體進行反硝化,從而影響其以發酵產物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發酵產酸、抑制聚磷菌的釋磷和攝磷能力及PBH的合成能力。
3、溫度
一般來說,在5~30℃范圍內,都可以收到較好的除磷效果
4、PH值
PH值在6~8時,磷的釋放比較穩定
5、BOD5負荷和有機物性質
一般認為,進水BOD5/TP大于15,才可以獲得理想的除磷效果。為此,可以采用部分進水和跨越初沉池的方法,獲得除磷所需的BOD5量。
6、泥齡
一般以除磷為目的的生物處理系統的泥齡要控制在3.5~7d。
污水生物除磷工藝
除磷工藝流程可分為主流程除磷工藝和側流程除磷工藝兩類。
主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在處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其代表工藝有A/O、A2/O、Bardenpho 工藝、Phoredox 工藝、UCT、改良型UCT、SBR以及氧化溝工藝。
測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不在水流方向上,而是在回流污泥的測流上。比如 Phostrip 工藝。
生物除磷工藝優點:表現出除磷效果好,并能改進污泥沉降性能,減少活性污泥膨脹現象等。下面列舉幾個常用工藝。
1、A2/O 工藝
A2/O工藝是在 A/O 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缺氧階段,使好氧區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使之反硝化脫氮,從而使除磷和脫氮相結合。縮小了曝氣區的體積。
但是由于存在內循環,系統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只有少部分經歷了完整放磷吸磷過程,其余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區進入好氧區,這對于系統除磷是不利的。而且為了降低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必須提高混合液回流量,從而增加電耗。
2、Phostrip 工藝
該工藝把生物法和化學除磷法結合在一起,將一部分回流污泥 (約為進水流量的 10%~20%)分流到厭氧池除磷,污泥在厭氧池中通常停留 8~12 h,聚磷菌則在厭氧池中進行磷的釋放,脫磷后的污泥回流到曝氣池中繼續吸磷。含磷上清液進入化學沉淀池,投加石灰生成沉淀。它除磷效率可達 90%以上,處理出水含磷量可低于 1mg·L-1,對進水水質波動的適應性較強,較少受進水 BOD 的影響,加之大部分磷以石灰污泥的形式沉淀去除,因此污泥處理不像高磷剩余污泥那樣復雜。
3、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工藝由于其特殊的運行方式,在空間上形成了缺氧、好氧的交替變化,達到了硝化、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的目的。其可在低負荷和較長的泥齡條件下運行,由于無需回流,比一般工藝節能 10% ~20%。若水量大或負荷高,則工藝占地面會很大。
所有的生物除磷系統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保證厭氧區真正處于厭氧狀態,既不存在游離態的溶解氧,也不存在硝酸根等結合態氧,如通過改變污泥回流方式和路徑以避免硝酸根進入厭氧區,而防止厭氧區的反硝化作用,對聚磷菌厭氧釋放磷的競爭抑制作用;保證厭氧區進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以使聚磷菌能在與其它細菌對食料的爭奪中占優勢,如可在進水中加入初沉污泥酸性發酵液等。
4、除磷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厭氧段是生物除磷最關鍵的環節,其容積一般按0.5~2h的水力停留時間確定,如果進水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較高,應當設法減少水力停留時間,以保證好氧段進水的BOD5含量。
(2)如果磷的排放標準很高,而所選除磷工藝不能滿足出水要求,可以增加化學除磷或過濾處理去除水中殘留的低含量磷。
(3)在污泥處理過程中如果出現厭氧狀態,剩余污泥中的磷就會重新釋放出來。重力濃縮容易產生厭氧狀態,有除磷要求的剩余污泥不能采用這種方法,而應當使用氣浮濃縮、機械濃縮、帶式重力濃縮等不產生厭氧狀態的濃縮方法。如果只能選用重力濃縮時,必須在工藝流程中增設化學沉淀設施去除濃縮上清液中所含的磷。
(4)泥齡是影響生物脫氮除磷的重要因素。脫氮要求越高,所需泥齡越長,對除磷越不利。尤其是在進水BOD5/TP小于20時,泥齡要控制的越短越好。但如果進水BOD5偏低,活性污泥增長緩慢,就不可能將泥齡控制的太短,此時需要化學法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