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一艘海洋垃圾清理船拖著一條600米長、直徑約1.5米粗的巨大塑料管,悄悄從金門橋下通過,駛向太平洋,展開人類環保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洋清理行動。
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吸塵器
這艘船的目的地是1000多千米以外的“太平洋垃圾帶”,史上最巨大最漫長的海洋垃圾清除工作從此正式展開。這項任務能不能成功,要到22年以后才能得到驗證。
太平洋垃圾帶是由垃圾堆起來的,位于美國加州與夏威夷之間,面積高達英國的六倍,人們把它稱為地球上七個大陸之外的“第八大陸”。在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但直到1997年才被一個乘帆船經過的美國人無意間發現。
據報道,這里的垃圾多達1000萬噸。垃圾種類繁多,有塑料袋、裝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料泳池……這一地區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渦旋之一,渦旋能夠將數千千米以外的垃圾逐漸地“吸”過來。有許多垃圾上印著日語或者中文,可想而知這個渦旋“吸引”了多遠以外的垃圾。
早在10年前,就有人想要著手清除這些垃圾,只不過經過計算,如果用傳統的拖網漁船,哪怕是20艘船齊發日夜不休地工作,大約要1000年才能清除全球三大塊這樣的垃圾帶。所以全球的環保科學家都等待突破性的發明來解這個難題。
24歲的荷蘭發明家斯萊特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想到的方式是以隨著海流漂浮的巨型塑料管來攔截,而不是靠著漁船來拖行。
經過多年的研發改良和計算機仿真作業,2018年,第一艘專門用于清理垃圾的海洋實驗船制造完成,它將奔赴太平洋垃圾帶,正式投入戰場。非營利性組織“海洋清潔公司”通過像硅谷大佬等富豪募集了4000萬美元資金,負責整個清理過程,如果效果良好,之后他們會制造60個同型設備,日夜不停自動收集這片廣闊的海洋垃圾。這樣持續不停地進行22年,就可以達到在2040年以前清除全球90% 海洋垃圾的目標。
利用自然力量的高科技
也許你會好奇,這些浮管如何能夠長達22年不眠不休地自動收集海上垃圾?
要了解這個裝置如何自動運作,首先要了解大海中三種自然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從上到下分別是風、海浪和海流。這三種力量越往下速度就越慢。所有的塑料漂浮物都聚集在海浪的層次,而且有固定的流速。可想而知,如果一根巨大的塑料管,以較低的速度隨波逐流 (追隨深流層的速度)那它就會自動攔截到海平面的漂流物。塑料管與海面流速差距越大,攔截的效率就越高。
這次出海的塑料管,下方還垂掛著一道3米深的裙擺,一來可以捕捉到較深的漂流物,二來因為只有3米深,海洋生物可以很輕易地從裙擺下方繞過,而不會遭受池魚之殃。另外裙擺中間較深,兩側較淺。這樣塑料管兩端阻力較小,會有速度上的落差,所以會自動向中間靠攏,圍成一個U字型口袋,避免收集到的垃圾被風浪打散。
當然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汪洋大海上必須要搭配科技設施,才能避免意想不到的災害。這上面裝有太陽能充電板,夜間照明設備(避免夜間船只碰撞),GPS衛星定位系統,攝影機以及各式各樣的電子傳感器,隨時透過衛星把所有的信息傳送到總部。當垃圾收集好了,傳感器會自動通知地面,顯示出自己的位置,讓接收垃圾的船只順利過來打撈。垃圾清除之后,一切歸零重設,它們又從頭開始隨波逐流,日夜不停全年無休地為我們收集垃圾……未來22年都是如此。
任務開展后的隱憂
迄今為止,所有的期望與理論都是在計算機模型中建立。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任務。從來沒有人建構過這樣的裝置,也從來沒有人用這樣的方式在汪洋大海狂風巨浪中收集垃圾。所以工作團隊也帶著幾分隱憂:
1、塑料管是否真的能像預期那樣自動圍成一個U型口袋?海浪的速度和風速落差是否剛好會讓漂流物自動投懷送抱,而又不會溢出來?狂風巨浪會不會改變計算機仿真的參數?
2、塑料管是否真的能夠承受在風吹日曬雨淋下的海水中浸泡22年?
3、碰到臺風或海嘯會不會讓清除工作功虧一簣?被大自然破壞的塑料管會不會自己也淪為海洋垃圾?
這些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可是對于環保我們不能因為不知道答案就裹足不前,因為我們已經等不起了。現在全球 25% 的食用魚體內都已經含有塑料微粒,到2050年,全球海洋垃圾的總重量將超過所有魚類的重量。如果你不敢成為第一個失敗者,就不會有后繼的成功者。
這項承諾所背負的挑戰要22年才走得完,中間可能還要傳好幾棒。如果少數人不敢現在就站出來承擔,后果必然是由70億人共同分攤——包括還沒有出生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