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落實難度較大,政策指引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足、監管力度不足、基層干部與農民的環保意識相對薄弱、環保與農產品產量的而平衡、種養殖業污染責任主體不明等問題突出。
近期,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的總體要求、行動目標、保障措施等。從內容上可以看到兩個亮點:
第一,兩部委聯合發文。一直以來我國環境保護部門偏重于對于城市和工業的污染治理與防控,而農業部門則更關注農業生產本身,對于農村環境治理缺少統一的部署。而本次兩部委聯合發文,代表著治理污染重城市輕農村問題有了顯著改進,代表著資源的整合、監督力度的提升,讓農村污染治理問題的解決更值得期待。
第二,明確納入考核。計劃中明確提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且要求各級單位制定實施方案以及驗收標準和辦法,以縣為單位進行驗收,并將該項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的目標責任考核。在明確的責任和考核下,各級政府將更有壓力和動力完成該項任務。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嚴峻形勢仍然長期持續存在,但在明確的執行計劃與相關配套資金、機制等落實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看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的光明前景,農村面貌改觀、農業綠色化轉型進度將大大加速。
事件回顧:
日前生態環境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通過三年攻堅,鄉村綠色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工作體制機制基本形成,農業農村環境監管明顯加強。行動計劃提出了五方面主要任務。
一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區劃定工作。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以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為重點,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風險排查整治。
二是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確保新增完成13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保障農村污染治理設施長效運行。
三是著力解決養殖業污染。優化調整畜禽養殖布局,引導生豬生產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嚴格畜禽規模養殖環境監管。著力提升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到2019年,大型規模養殖場實現糞污處理設施裝備全配套;到2020年,所有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態保護。
四是有效防控種植業污染。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到2020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整縣推進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在重點用膜地區,整縣推進農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全國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發展節水農業,到2020年,農業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億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實施耕地分類管理。以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和鉛、鋅、銅等有色金屬采選及冶煉集中區域為重點,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
五是提升農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強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創新監管手段,及時發現農業農村環境問題。建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平臺,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落實鄉鎮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確保責有人負、事有人干。建立健全肥料、農藥使用調查和監測評價體系。
相關負責人指出,開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各地要根據環境質量、自然條件、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科學確定本地區整治目標任務,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從實際出發,采用適用的治理技術,注重實效,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