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確定的任務,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未來三年打七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包括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并確保三年時間明顯見效。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原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和其他六個部門的相關職責,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工作,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組織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等。
1978年,我國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建委之下;1982年,機構改革,調整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下屬的一個環境保護局;1984年,考慮到在國際上工作的不方便,改名為國家環保局,仍隸屬于建設部;1987年,再次機構改革,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成立,成為直屬國務院管理的副部級單位;1998年,改名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成為正部級單位;2008年3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部;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生態環境部。
首任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介紹,從監管者角度,新成立的生態環境部,把原來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統一起來,實現了“五個打通”:打通了地上和地下;打通了岸上和水里;打通了陸地和海洋;打通了城市和農村;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統一了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
擺在生態環境部面前的,是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
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僅占29%。部分區域流域水污染仍然較重,各地黑臭水體整治進展不均衡、污水收集能力存在明顯短板。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凸顯,污染地塊再利用環境風險較大,垃圾處置能力和水平還需提高。
此外,我國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布局不合理,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仍占60%,公路貨運比例持續增長,經濟總量增長與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尚未徹底脫鉤,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世界前列。生態空間遭受持續擠壓,部分地區生態質量和服務功能持續退化的局面仍未扭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框架內,生態環境無疑是一塊明顯的短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李干杰說。
國務院要求,生態環境部要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打好標志性重大戰役,把藍天保衛戰作為重中之重,細化作戰計劃和重大舉措,確保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完成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