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到目前為止,江蘇、山東、內蒙古、安徽、湖南、湖北等20多個省區市已公布了2018年PPP工作計劃。從這些工作計劃中可以看到,2018年各地將進一步推進PPP項目落地,尤其是基礎設施、大型重點項目、民生領域等成為工作推進的重點。同時,防范風險也成為2018年推進PPP工作的“重頭戲”之一。
近日,山東省提出將加大PPP項目推廣力度,在公共服務領域擴大實施范圍。規劃一批軌道交通、城際輕軌、高速公路等重大公共設施項目。同時,重點聚焦農業、環保、幸福產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等領域PPP模式推廣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也計劃重點支持PPP項目建設,并向聚焦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傾斜。
有專家表示,2018年PPP項目的推廣規模將繼續加強,尤其是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產品領域,具有較大的建設和升級方面的投資潛力,對PPP模式需求較大。
不過,在需求加大、落地提速的背景下,一些地方違規操作累積的風險不容忽視,規范化成當務之急。
從不久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是2018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也將規范PPP項目實施、防范風險作為工作重點。
江蘇省計劃進一步強化PPP監管,包括嚴把PPP項目入庫關,做好PPP入庫項目集中清理工作,強化支出責任監測,加大PPP項目信息公開力度,加強PPP項目監督檢查等。2018年,江蘇將加強數據信息監控工作,對財政支出責任接近10%的地區將實行風險預警。湖南省要求2018年進一步規范PPP發展模式,堅持把握財政承受能力論證10%“紅線”,嚴禁各類以PPP變相融資的行為。湖北省提出嚴把PPP模式的適用范圍和邊界,防止將商業項目和純工程項目包裝成PPP項目變相融資,堅決剔除不規范項目。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中央層面就連續出臺政策規范PPP項目。2017年4月,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門發布文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11月,國資委發文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此外,財政部出臺新規加強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對存在未按規定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等情形的項目予以清退。
財政部、發改委PPP專家陳民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其背景都是為了防控金融風險、去杠桿和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攀升。這些政策將倒逼2018年PPP行業結構轉型,減少純政府付費類項目,增加真正有經營性的項目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