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不久前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目標產值10000億,環保裝備制造迎來了利好政策開始加速騰飛。
與《“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相比,《指導意見》在環保設備企業培育方面采用“大而全+小而精”同步發展。其中,《指導意見》更是強調把整體布局細化為“培育10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打造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10+1000+N),梯隊建設更加細化。
總體而言,未來環保產業的競爭與創新,將更多的體現在環保裝備的競爭與創新方面,未來十年,將是技術產品的時代。
工藝裝備化
強調研發與裝備協同創新
《指導意見》要求“強化技術研發協同化創新發展”,鼓勵企業以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目標,實現精準研發,提高產品研發效率,攻克一批污染治理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及材料藥劑。
裝備化是環保技術工藝實現最佳效果、達到最優化運行和實現節能減排的必然選擇。要想實現最小占地、最佳運行效果以及最優投資,一定是好的工藝和核心裝備的高效耦合。為此,《指導意見》對研發與裝備的協同創新的高度重視,促使國內環保裝備在設計開發過程中重視工藝與核心裝備的融合,改善常規產品相對過剩、關鍵核心裝備及高端裝備供給明顯不足的現象。
制造標準化、綠色化
在生產方式上實現設備精準定型
《指導意見》要求“推進生產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探索推進非標產品模塊化設計、標準化制造,推廣物聯網、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標準體系的不完善是造成環保裝備制造業整體低端、市場混亂的首要因素,無標準可依,致使環保裝備的應用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對比發達國家,歐盟、美國和德國等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從裝備制造、安裝、運輸、運行管理等整個流程的一系列問題都有相應的規范和標準配套。以此為基礎,產品生產可復制,質量可控,實現標準化市場,利于環保裝備制造產業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而環保裝備制造業對于“綠色化”的追求,更多的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將綠色設計、技術工藝、生產管理、供應鏈和循環利用等理念貫穿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全產業鏈的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效率最高,最終獲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
產品品牌化
保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指導意見》要求“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發展”,要求加強環保裝備產品品牌建設。
當今企業的競爭已經由產品質量和服務的競爭轉向更高階段的品牌之間的競爭,品牌所具有的無形價值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因此,《指導意見》加強對產品品牌化的提升發展,督促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強管理、控制成本、保護知識產權、打造強勢品牌,實現環保裝備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
中國環保裝備品牌時代已經來臨,環保裝備亟需打造品牌優勢,通過市場品牌的形成和維護,樹立品牌標桿進入內外兼修的品牌時代,保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不斷鼓勵先進和淘汰落后。
行業差異化、集聚化
“綜合服務商”和“專精特新”發展并重
《指導意見》要求“引導行業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向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調試維護、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發展,中小企業向產品專一化、研發精深化、服務特色化、業態新型化的“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目前,環保裝備制造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差異化是快速占據市場的發力點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識,而服務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就在于能否智能化。《指導意見》通過鼓勵企業圍繞市場需求,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優化服務,形成貼近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產品;同時利用物聯網手段,由點及面,從而實現服務升級,不僅滿足了時代的要求、客戶的需求,也大大地提升了設備的生產效率。
跨界人才是行業中堅
人才匱乏,亟需培養引進
工藝裝備化、制造標準化、綠色化已經成為未來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可以預見,行業內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力點可以重點圍繞“制定環保裝備制造業標準與規范,推廣領先技術產品,以及推行最佳的實踐方案”。
環保裝備制造業未來是光明的,工藝裝備化,裝備標準化、智能化、系列化是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與此同時,前進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如工藝裝備化過程中需要實現技術工藝于與核心裝備的高效結合,這就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將互聯網、制造、應用、銷售統籌兼顧。這方面的跨界人才,將是未來行業的中堅力量,是環保產業新一代“產品經理”。
但對于這類人才,行業中仍然大量匱乏,亟需培養和引進。在工藝裝備化的進程中,依托現有充分的科技保障、政策保障以及資金保障,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已經大大加快,未來需要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有更加科學完善的研發方法、有更好的技術示范驗證服務體系,有更為健全的機制來保障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激發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活力,實現先進環保裝備的有效供給、促進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