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名為《7000億黑臭河整治市場——大躍進過后又是一片爛尾工程》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炸裂了,文章作者反思黑臭水體治理存在的問題,指出政府關于黑臭河道治理一直沿用截污、清淤、換水三板斧,在投入大量的資金治河之后,面臨的結果依舊是收效甚微,白花花的銀子付諸東流。
此文一出,業界同行和圍觀群眾紛紛表示有話說,有同意也有反對的聲音,一時間好不熱鬧。客觀來講文章對黑臭水體治理的評價有以偏概全之嫌,也有人稱文章還不如評論來的精彩。真相總是越辯越明,海綿城市網特收集了一些精彩評論分享給大家:
■ 觀點1:源頭截污是關鍵
“把河道抽干一個月,看看偷排的有多少?有多少企業倒閉?”
“更多的應該在源頭上解決,黑河體僅僅是簡單的黑河體嗎,污水從何而來,這么大的河道自身的可凈化能力及容納能力有多少,簡單的一時投資,治理的了一年兩年,三年以后呢,再重新投資,還是一水清澈呢?”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截污才是根本。原位修復技術只是給河道這個常年感冒的病人開了感冒藥,卻沒有問它為什么經常感冒。”
“截污納管不是治本,那請問什么是真正的治本?殊不知所謂的恢復河道自凈能力,是需要截污、補水、清淤、生態修復等手段循序漸進的措施合理搭配才能實現的。不能把目標與手段混為一談,更不能那目標來否定手段。”
■觀點2: 河道自凈效果好
“無論截污、清淤做得再好,如果不大幅度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扭轉“自污”趨勢,河湖水體就不可能真正治理成功。自然水體的自凈能力就是它們的免疫系統,讓河道真正從“自污”狀態變成快速“自凈”狀態。”
“截污、疏浚清淤是前提,所有的治理必須從源頭控制,不然一切都是白做。生態修復是水體保持長期優質水質的保證,除非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循環,不然必須要靠人來維護,水生植物要定期收割,魚類和底棲動物也要處理。至少在地球上還是要遵循質量守恒,有進就要有出,只進不出要爆炸,不進只出要腎虧。”
■觀點3:你們都別爭了,制度才是最大問題
“環保圈子基本都是大躍進的模式,多數環保公司只是工程公司,有能力研發并有技術的公司鳳毛麟角。”
“水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犧牲環境帶來的利益也比現在治水花的財政支出多很多,我覺得政府不能急功近利,用治水來考量政績可以,但不要只給一年兩年的時間,一年消滅劣五類,本身就不科學。上有政策才會出現下面走極端的對策。”
“作者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一棒子打死一船人。黑臭河道整治目前的主體仍是政府...目前的問題是政府急于求成,不給你時間去恢復自凈能力。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理黑臭河道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來完成的。生態系統有它的容量,超過了自然會出問題,所以截污,清淤肯定是必要的,沉淀,曝氣,微生物等等各種技術都有一定的針對性,但生態系統是多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它們合作需要磨合期。作者所說的各家有各家的招,確實是實情,但各家其實也都沒錯。需要從高層去全面把控引導,或協調各方方案等。不能一概而論。”
“這篇文章不錯,各類神仙我都接觸了,看著悲催!!水十條確實成了資方加資源的盛宴,中國就沒有搞不定的領導!把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可以做成沿河綠化打造和清淤項目,把原生態河床可以做成土建,俗稱3面光!還可以把流域分段治理,上猛藥!!為了斷面數據。一幫干設備的說我們的設備相當于透析機,給你們40萬平的湖裝個腎!!!跟環保不相干的央企跟禿鷲一樣!地方對口部門可以是建設口,也可以是環保,還可以是水利,生態系統不是拼湊的!趕在指南前各地錢花了,債也背了,數據是漂亮的!前幾年定的項目現在逐步出現問題,或者大干快上!!
筆者說的7000億這個數字太保守了!!!! 你估計這個太湖,滇池需要多少錢???”
“治理黑臭河本身就是長遠的工程,而現在的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上級考核,急功近利,一個月、20天、甚至10天出方案的都有,醫生看病也得望聞問切,通過各項檢查才能得出結論,而一條河道短的三五公里,長的十幾公里,為了趕工期,往往調研都是草草了事,只要能在領導定的會議日期內拿出個冠冕堂皇的匯報方案,就皆大歡喜,根本不注重工程本身,領導在位也就兩三年,都希望短期出成效,否則再有效果對領導而言也是沒效果。周而復始,前三年的口號是黑臭河整治、后三年河道整治、在后面就是五水共治,換個口號,換個考核文件,整來整去主題不變,效果不見,資金確是年年批、年年投,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最終就是勞民傷財。”
■最后再放上一篇較理性意見,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再多一些。
“一早欣賞了這個“神作”,感覺文章嘩眾取寵,與指南、我國黑臭治理現狀嚴重不符,文章對讀者尤其是非專業人士嚴重誤導...竊以為:1、請作者再認真讀一遍黑臭指南的各章節標題就知道,指南是要求系統治理,而非單一措施;2、經過三河三湖的治理以及幾輪國家重大水專項的系統研究,已經基本形成系統治理的技術路線;3、黑臭治理不是什么高精尖,要的是認認真真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系統施策,并把這些方案踏踏實實用到每個工程,沒有捷徑、沒有神器;4、文章引用e20某些專家的觀點要注明出處,否則有剽竊之嫌;5、黑臭治理是城市發展到了這個階段的必然之路,治理成效有系統的績效考核指標,認真執行,按效付費,不會是爛尾工程....”
以下是原文的全文轉載,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7000億黑臭河整治市場——大躍進過后又是一片爛尾工程
宮崎駿的著名電影《千與千尋》里有一位臭乎乎的河神,身上有一根自行車車把長成的“刺”。千尋把“刺”扯出來后,帶出了里面一大堆臟東西,有冰箱椅子等。因為人類什么東西都往河里扔、都往河里排,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使河神變成了又丑又臟的“腐爛神”。
千尋的朋友白龍,外表是十二歲左右的少年,可化身為龍形。本來是“琥珀川”的河神,但他的河流在興建大樓時被填平了。
這是曾經日本河道的寫照,也是當下中國河道的狀況。
30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在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的同時,一條條黑臭河道鉆了出來,活像一條條巨大的黑色臭蟲在城市中爬行,時時散發著惡臭。
面對窘境,政府決定斬妖除魔,鏟除臭蟲,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黑臭河道治理行動拉開序幕。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7月9日,財政部、環保部印發《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9月11日,住建部、環保部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視程度之大,卻也暴露出急病亂求醫似的慌亂。
而實際情況是,黑臭河道目前完全無法根治,甚至連可行的技術方案都沒有。也就是說政府是在一件不會有結果的事情上做了一系列政策規劃,還為這項工程上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并不是說技術不成熟就不治或者不能治,而是說只開會不調研、只執行不統籌、只顧短期效果不考慮長久維持就冒然投錢、冒然行動是不可取的。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從黑臭水體治理投資需求看,如果假設全國城市建成區1000個、每個區平均有20個中小河道且其中40%屬于治理范圍、每條河道中黑臭水體長度3公里,以及單位投資3000萬元/平方公里,那么若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對應投資需求或超過7000億元。
如果這些錢扔進去只是為了一時的清凈,城市河道治理就是一場政府意淫碧波綠水,一眾參與者拍手稱慶,最終收效甚微的大躍進,浪費人力、財力、時機。
有專家指出住建部、環保部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本身是錯誤的。
一直以來,黑臭河道治理一直沿用截污、清淤、換水三板斧。多年經驗得出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洗河。
目前國內很多官員、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片面強調了控源截污,認為只要100%截污就可以根本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問題。而截污并不是什么高招,沼氣爆炸、暗溝截污管堵塞等問題會接踵而至,且只能堵截部分污染源。清淤也是爛招,一大量淤泥極難處理,二是本身沒有任何作用。換水就更是無奈之舉了,現在到處缺水,哪里有那么多地表水讓你換水,再者換完的水也是個難題,再回到江河里,江河黑臭了就更糟糕了。關鍵是換了之后只能嶄新一時,所以,洗河只是茍延殘喘的做法,這就好比換血拯救不了一個白血病患者。
三個措施沒一個是治本的,都是短程、短期轉移污染的做法,設計得還不科學。
而環保工程界來插手黑臭河道治理更是是可笑之極。復雜開放系統的治理調度本是生態工程界的事情,比一套污水處理設備復雜多了,做簡單封閉系統的環保工司來治河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主管部門不可能不知道這一情況,但仍舊弄出一些項目讓環保公司來做,個中緣由就不得而知了。
更離譜的是,政府目前還真是用指南來治理的,而且非指南不行,說到底是怕擔責任,反正是照著上級的指示來做的,做不成也不是我下級的責任。
杭州幾年前清理河道淤泥的現場。在業界人士看來,只清淤不培養河道自凈能力,這樣的治理不可能成功。(東方IC/圖)
目前,黑臭河道治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路線錯誤,只截污、清淤、換水,無自凈
截留可能對于長江、黃河這種有長期穩定的清水補給、水體長期流動、水量大的天然河流來講是正確的,但城市河道的特點是:多為排洪河道、水源不穩定、流速緩慢或靜止、降雨汛期和干涸期水位落差大,普遍存在自凈力極端低下的問題。污水進入河道后,不但不能逐步自我凈化,即便干凈水源也會逐步惡化,自凈能力變為負值,呈現的是“自污”傾向。
這種情況下,無論截污、清淤做得再好,如果不大幅度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扭轉“自污”趨勢,河湖水體就不可能真正治理成功。自然水體的自凈能力就是它們的免疫系統,可以讓河道從“自污”狀態變成快速“自凈”狀態,這樣才能快速地扭轉長期存在的黑臭現象。
二、PPP招標重價格、輕技術
明明屬于前沿技術的黑臭水體整治行業,卻被當做普通工程建設行業對待:重商務、拼價格,完全忽視了技術路線的差異。
目前城市河道黑臭水體整治的PPP招標都是以普通工程建設項目的標準來評分選擇的。普通工程建設項目的評標中,默認的前提是技術上早已成熟,只要具備相應資質即可,不存在技術失敗風險。評標中主要看重的是商務條款,誰的報價低,誰的資金雄厚、融資能力強,誰的讓利幅度大,等等。
在工程建筑行業,這種評判標準無可非議。但是,黑臭水體整治行業目前完全不是技術已經成熟的行業,而是仍處于研究探索中、技術難度很大的新行業,還有很多技術難題有待破解。太湖、滇池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黑臭河道,都是投資數十億甚至數百億資金大規模治理過,但都只是取得部分進展,遠遠沒有徹底解決污染問題。這充分說明,這還是一個仍有待不斷創新突破的前沿技術行業。
三、紙上談兵、缺乏實踐檢驗
目前國內的現狀基本上可以說是紙上談兵。國家未曾有機構牽頭做中試,各省市大都未進行小規模定點實驗,就直接上馬數億元的項目,簡直荒謬。
PPP招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設計院提前做好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各家按照指定方案投標;另一種是各家帶方案投標。
第一種方式中,設計院的技術選型結論可能會帶有主觀意愿,有的甚至是武斷的設計方案。水利規劃院做的方案往往是河堤整修、調水沖刷,園林或環保設計院的往往是人工濕地,市政設計院往往是污水截污后深度處理,等等。
每家都只做自己擅長的技術路線,然而這樣的技術路線真的是最優選嗎?都不是,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式的技術選型,缺少實踐檢驗的依據。
第二種自帶方案投標,到了評標專家那里,短短的評標時間內閱讀海量的標書,真是難為了專家,往往是方案大而全的、面面俱到的、圖文并茂的、數據表格多的能得高分,或者按照評分要點,具備的都給分,更是典型的紙上談兵。
重大科學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必須要先經過中試,即要把實驗室里的成功技術拿到中小規模的現場實地測試驗證,成功后再大規模工業化應用,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重大投資項目的技術失敗風險。而在治理黑臭水體項目實施過程中,目前為止國家未曾有類似的機構牽頭做中試,各省市大都也未進行相應的小規模定點實驗,就直接上馬數億元的項目。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增加項目失敗的風險,從而導致大量資金資源的浪費。
四、參與者魚龍混雜、卻都不得法
黑臭水體治理是個復雜問題,遠非一般環保公司能夠勝任的,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場,許多環保公司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亮出了各自的獨門絕技,皆稱包治百病:
水利系統出身的公司:靠水沖。多年調水經驗積累,它們在水動力學方面沒人能比。大致相當于上面提到的“洗河”,用得好的話,可借助大量清潔水源稀釋黑臭水體中污染物的濃度,而且可加強污染物的擴散、凈化和輸出,對于納污負荷高、水動力不足、環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明顯。缺點也非常明顯,首先你得有大量的清潔水源,而且只用這一招兒的話,是不能保持長期效果的。
排水系統出身的公司:進地下。辦法是外源阻斷,包括城市截污納管和面源控制兩種情況。針對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統的水體,通過建設和改造水體沿岸的污水管道,將污水截流納入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好處是從源頭上削減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缺點是工程量巨大,只能緩減不能根除。
園林系統出身的公司:靠濕地。講的是創建生態環境,包括種植水生植物,引來水生動物等,通過生態的方法讓水變清。這種辦法基本不能用于重度污染的黑臭水體,效果的實現也慢一些。
還有一些環保公司:靠神器。使用藥劑,增加曝氣。加藥是化學修復方法,主要是采用絮凝沉淀技術,向城市污染河流的水體中投加鐵鹽、鈣鹽、鋁鹽等藥劑,使之與水體中溶解態磷酸鹽形成不溶性固體沉淀至河床底泥中;還有藥劑殺藻。這種辦法見效快、效率高,但是費用較高,產生較多沉積物,某些化學藥劑具有一定毒性,在環境條件改變時會形成二次污染。
總之黑臭水體如果僅僅當做普通工程對待,治理難以見效,或者一時有效,無法長久維持。有些地區污染已經出現反彈。
黑臭河道治理目前的狀況就像是給一個重度尿毒癥患者做透析,只能維持不能根治。當下一輪黑臭河治理工程只能以爛尾告終!
(本文轉載自環保水圈,討論部分來自原文評論區,權限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