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地方兩會相繼召開,政府工作報告謀劃新一年行動,代表委員建言獻策,關注民生。
民之所想,亦為政之所向,環境保護依然是今年地方兩會的重要議題。
新氣象、新變化承載的是群眾的期待和囑托;踐改革、促治理,則是政府對人民的厚重承諾。
綜觀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環保的內容呈現明顯變化,振奮人心:環保治理篇幅更長,指向更為具體;大氣、水、土壤治理不僅目標明確,并且目標定量、定性,確定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考核,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污水處理率、垃圾資源無害化處理率等有嚴格規定。同時,嚴格落實“河長制”,消滅城市黑臭水體,出現在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
治霾:收官之年怎樣作為?目標更明確,措施更具體
2017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如何按期完成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成為地方兩會的關注焦點。
從霧霾治理的首要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來看,過去一年的表現有好有壞:北京市2016年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天津市已提前完成國家規定的PM2.5降幅目標任務;河北省2016年達標天數增加1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9.1%,降至70微克/立方米左右,降幅創下近幾年之最。其中,廊坊市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不斷下降,成功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倒數前十”。
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作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6年河南省PM10、PM2.5濃度比上年分別下降5.2%、8.8%,扭轉了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優良天數達到196天,增加13天。
同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成員的山西省,2016年,除大同、呂梁、忻州三市外,陽泉、長治、晉中、太原、晉城、臨汾、朔州、運城等8市未完成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年度任務。
“大氣十條”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下降25%,北京PM2.5年均濃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而治氣成效有好有壞,能否完成這一目標?這對各地來說,無疑是一場考驗。
以北京市為例,2016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想要在2017年降到60微克/立方米,則意味著要同比下降17.8%。而統計近4年來北京市的PM2.5濃度,累計降幅才僅為19%。17.8%的降幅壓力,可想而知。
基于現狀,為了加快大氣污染治理速度,京津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先確定了更加明確的治理目標,目的就是倒逼治理措施切實推進。
北京市提出,2017年力爭將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同比下降18%左右。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則顯示,2017年將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今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
達到既定目標,化解治氣壓力,治理措施必須切實可行、明確具體。
北京市今年計劃投入182.2億元,全面發力治理霧霾。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2017年,將要推進十個方面治理大氣污染的重點舉措。”其中3項都與壓減燃煤有關,包括全年壓減燃煤30%,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700個村散煤改清潔能源等。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將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臺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
河北省則強調,各地特別是污染嚴重的市縣,都要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城區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業園區調整、散煤治理、礦山關閉復綠等規劃,明確年度目標,定期公開結果,嚴格考核獎懲。
治水:讓百姓喝上干凈水嚴格落實“河長制”,告別黑臭水體
水環境治理關乎民生福祉,多年來一直是地方兩會關注的焦點。今年,更多了兩個熱點:一個是河長制,一個是城市黑臭水體。
河長要配齊。
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趙金河在參加政協湖北省十一屆五次會議進行界別小組討論時透露,今年湖北省將全面推行“河長制”,對長度50公里以上的1230條河流,年內全面配齊河長。
黑臭水體污染要解決。
上海市政協委員、市環保局副總工程師柏國強在政協上海市十二屆五次會議上透露,今年,上海市將全面開展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任務是631公里。消滅城市黑臭水體、落實河長制也出現在不少地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政府工作安排上明確提出落實河長制,強化河流湖庫、近岸海域保護;云南省提出,要狠抓環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長江、珠江等六大水系和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吉林省也提出,今年全面啟動河長制,加強重點流域環境整治;江西省則將鞏固完善五級河長組織體系,打造河長制升級版。
作為完善水污染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全面推行河長制成為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
“省長村長,都是河長”,“一把手”擔任總河長掛帥出征“親自操刀”,將進一步確保江河湖海治理的水質達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省級河長6名、市級河長199名、縣級河長2688名、鄉鎮河長16417名、村級河長42120名;福建省3條重點流域分別由3位副省長掛帥擔任河長。此外,江蘇、貴州、四川、陜西等地也在積極踐行。
根據日前出臺的《“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因此,各地對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都提出比較具體的治理措施。
江蘇將推進30個縣(市、區)省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建設;四川2017年要提升五大流域87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成都主城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江西提出,深入開展“清河行動”,加快推進48個縣(市)和25個工業園區污水管網、鄱陽湖沿線20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項目建設;甘肅則把水環境目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兩江一水”區域治理及黑臭水體治理。
相對于其他省,河南省確定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頗重,2017年將確保全省Ⅰ~Ⅲ類水達到52%以上,劣Ⅴ類水降到18%以下,省轄市建成區130個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與此同時,興建污水處理廠、完成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也是地方省份實現水環境治理目標的必要手段。天津2017年要完成53座污水處理廠改造,并加強引江、引灤水源保護。上海2017年繼續啟動28座污水處理廠改造,使污水處理率達到92%以上。
治土:還大地一片清潔土壤污染防治列入多地政府重點工作
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7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表示,2017年將全面實施“土十條”,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繼續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根據“土十條”時間表,各省(區、市)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的制定、項目庫的建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要率先完成。
為了積極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今年地方兩會召開期間,絕大多數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7年重點工作。
湖南省指出,2016年以來全面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陜西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將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支持潼關縣開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特別指出,2017年上海市將啟動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在上海市人大召開的“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專題審議會上也透露,根據《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上海市將從強化空間布局管控、嚴控工業污染排放、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強農業生產監管、減少生活污染、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等6方面嚴格控制和預防土壤污染。
為了加快土壤污染治理,廣東省在國家“土十條”的基礎上還增加了2018年的短期目標,對重點監管行業各有側重,并針對珠三角地區工業發達和污染地塊密集的特點,提出了部分城市開展污染地塊環境監管試點等措施。
執法:捍衛每一片綠水藍天對環境違法“零容忍”,生態損害將終身追究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多位地方黨政“一把手”將關注點著重放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上,并且有目標、有措施。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提出,突出科學治污、精準治霾;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強調,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生產生活綠色化;福建省省長于偉國坦言,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心中。
浙江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致使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突出或者任期內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惡化;環境質量考核目標連續兩年未完成;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連續兩年不合格;作出的決策與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相違背;地區和部門之間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方面推諉扯皮,主要領導成員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等行為,追究黨政“一把手”責任,權責一致、終身追究。
山東省也明確指出,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經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引咎辭職和受到責令辭職、免職處理的領導干部,影響期滿后擬重新任用的,不得擔任原任職務。
陜西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完善政績考核辦法,全面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十三五”開局以來,一系列約束性指標的提出,需要更加有效的考核監督,加強執法監管成為關鍵。在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不乏有關環境執法改革的亮點與新動向。
為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北京增加了環境執法編制,組建環保警察隊伍,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嚴厲懲處偷排超排行為。江蘇明確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寧夏同樣加大了監管力度,要在今年建立各級領導牽頭包抓環境突出問題機制,推行政府、企業“雙督辦、雙問責”。
補足生態環境“短板”,推進全面小康,新一年,任務更加明確,措施更為有力,我們期待各地在環境質量改善的道路上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