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個海水淡化工廠1954年建于美國德克薩斯州。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海水淡化技術得到了加速發展。海水淡化已經形成了以多級閃蒸法(MSF)、低溫多效蒸餾法(MED)和反滲透膜(RO)法為主要代表的工業化技術,今后一個時期仍將以這3項技術為主,但RO法的比重將變大。
從地域上看,由于MSF法具有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單臺設備日產水量已達4× 104~ 5× 104t)、適應于污染重的海灣水以及預處理費用低等優勢,中東海灣地區仍將以MSF法為主,在其他地區則以RO法為首選,因為RO法的成本和能耗具有優勢,并且技術也日漸成熟。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大型海水淡化廠多與大型發電站聯合建設,已成為當前大型海水淡化裝置的主要建設模式。全球海水淡化總產量已達日均6 348× 104 t。用于全球海水淡化工程的投資以年20%~ 30%的增幅速度增長,2015年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額預計將達564億美元。
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已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千噸級和萬噸級示范工程,是完全獨立掌握海水淡化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受國家推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等產業政策影響,目前沿海地區擬建電廠項目幾乎全部計劃配套建設海水淡化裝置。據天津海水淡化與利用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72套海水淡化裝置,日產24× 104 t淡水;在建和待建56項工程。全部建成后,我國海水淡化可日產220× 104 t淡水,是過去18年的總和。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