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李強作總結講話,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
會議認為,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一年來的發展歷程很不平凡,成績令人鼓舞,特別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會議認為,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黨中央及時研判形勢、作出決策部署,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會議指出,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完善部門間有效溝通、協商反饋機制,增強政策合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高政策整體效能。
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二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三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加強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央地協同合力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六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保護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積極性,健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七是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
八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推動“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落實好產業、就業等幫扶政策,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
會議指出,要自覺用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既把握大勢、堅定信心,又正視困難、保持清醒。要全面貫徹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標引領,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把握政策取向,講求時機力度,各項工作能早則早、抓緊抓實,保證足夠力度;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各類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放大政策效應。要緊抓關鍵環節完成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針對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和外部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針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制約,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針對企業經營中的關切訴求,加強政策支持和優化監管服務;針對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持續用力推進風險處置。要大力提升抓落實的效能,充分調動基層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會議強調,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讓想干事、會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堅定不移懲治腐敗,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堅持求真務實,堅決反對熱衷于對上表現、不對下負責、不考慮實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統籌發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產,有效防范和及時應對社會安全事件。增強協同聯動,反對本位主義,形成抓落實的合力。加強預期管理,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提升政策引導力、影響力。同時,要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社情,加強戰略謀劃,制定好中央“十五五”規劃建議。
會議要求,要做好歲末年初民生保障和安全穩定各項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會議號召,全黨全國全社會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落實會議各項部署,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央軍委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全文如下: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
寧黨辦〔2024〕82號
(2024年11月16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中辦發〔2024〕22號)精神,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確保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到2027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不斷優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總體準入要求硬約束全面落實;到2030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充分應用,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到2035年,全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為生態安全格局穩定、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寧夏目標基本實現提供有力支撐,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1. 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立足黃河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主體功能定位,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全面落實《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堅持自治區統籌、市級落地的原則,充分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的銜接,分級編制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自治區級管控方案明確全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總體格局,統籌確定管控單元的空間分布和面積比例,編制全區生態環境總體準入要求;市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應在自治區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框架下,核實確定轄區內各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的邊界,編制全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各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由同級政府組織編制,報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后發布實施。(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草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2. 精準確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及準入清單。錨定“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和“一河三山”生態坐標,基于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特征,合理劃分管控區域。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確定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功能維護;以沿黃城市帶、黃河干流、重要支流及主要排水溝、各類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主體確定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強化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生態保護修復;其他區域為生態環境一般管控單元,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落實自治區生態環境總體準入要求,聚焦生態環境功能定位和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按照“一單元一策略”實施精細化管理,精準制定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問題和風險突出的地方,要制定更為精準的管控要求。(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草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3. 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應用平臺建設。統籌建設全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數據應用系統,將其納入數字政府公共支撐平臺,提供數據管理、成果查詢、統計分析等服務。推進信息化平臺落地實施,共享生態保護紅線、水土保持重點區域等數據,推動成果備案、跟蹤評估、監督管理數字化全覆蓋,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優化在線政務服務和智慧決策功能,面向多元主體不同需求發揮作用。(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草局)
4. 統籌開展定期調整與動態更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原則上保持穩定,每5年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評估情況開展動態調整,做好跟蹤評估。因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發生變化而更新的,應組織科學論證;生態保護紅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等法定保護區域依法依規設立、調整或撤并以及法律法規有新規定的,相應進行同步更新。更新工作由同級政府(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結合地方實際組織實施,并履行更新備案程序。(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林草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二、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 積極服務重大發展戰略。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治理,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保障國家及自治區重大戰略實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大生態”和“單元管控”相統一,探索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施路徑和方向,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新能源、數字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推進算力和互聯網交換“雙中心”建設,實現數字賦能。推動草光林光農光互補、風光同場、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改造,實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大型風電和光伏項目,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設定資源消耗上線,對水資源消耗總量實施管控,堅持“四水四定”,以沿黃城市帶為重點區域,優化水資源配置,合理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規模,保障重點河湖生態水量,以水資源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支撐全區重大發展戰略。(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6. 深化分區管控成果支撐綜合決策。以保護好“一河三山”的生態環境作為謀劃改革發展的基準線,深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與能耗、水耗、物耗、環保、產業循環鏈條等準入標準銜接,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支撐。各部門(單位)在制定行業發展和開發利用政策、規劃時,加強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協調聯動,減少對生態系統功能和環境質量的負面影響,并出臺有利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的政策。(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7.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環境準入約束作用,引導產業園區科學布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規范開發建設行為,壯大綠色產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支持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文旅產業等領域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助推特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將綠色轉型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優化能源結構,有序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運用環保、安全、質量、能耗等綜合標準,加快實施石化化工、鋼鐵、鐵合金、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節能降碳和清潔生產改造。(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管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三、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8. 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強化自然生態空間保護修復,降低對生態空間的占用和擾動,穩步提升生態功能質量。劃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加大雪豹、馬麝、四合木等珍稀動植物保護力度。全面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系統、重點生態廊道、重點河湖灘地保護修復。持續深化“綠盾”、“黃河”、“昆侖”等專項行動。實施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生態功能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水源涵養林建設、禁牧封育、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等,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和鹽堿地綜合治理,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公安廳、農業農村廳、林草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9. 持續助力污染防治攻堅。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相關管控要求,逐步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四個協同,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功能受損的優先保護單元開展生態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重點管控單元有針對性地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環境風險高等問題,推動實現環境質量約束性考核目標;在一般管控單元加強生活源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削減污染物排放量。(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10. 全面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協同。推動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納入生態環境有關標準、法規政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動態銜接,針對不同區域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特點,聚焦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實現生態環境精準管控,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政策合力。全面推進重點領域減污降碳,鼓勵在開發區和城鎮等重點管控單元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試點,落實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為依據的差別化調控政策。以產業園區為重點,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環境監測、執法監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政策協調聯動改革試點,探索構建全鏈條生態環境管理體系。(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司法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加強黨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建立聯動機制,狠抓任務落實。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目標任務,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落實資金保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強化監管執法,督促生態功能、環境質量明顯降低的區域落實整改。要加強教育培訓和宣傳解讀,及時總結推廣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此件公開發布)
編輯:李丹
]]>關于印發《中央生態環保轉移支付資金競爭性評審項目申報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財資環〔2024〕13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廳(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和草原局:
為規范中央生態環保轉移支付資金競爭性評審項目申報和管理,我們研究起草了《中央生態環保轉移支付資金競爭性評審項目申報和管理暫行辦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24年11月5日
編輯:李丹
]]>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
(2024年11月8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精準科學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結合山東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堅持分級分類全域覆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一)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在國家指導下,省級定底線、建底圖、抓統籌,市級抓落實、強特色、重應用,省、市級人民政府分別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全面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與相應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核對一致,合理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報上一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后發布實施。
(二)實施“一單元一策略”精細化管理。按照國家技術規范,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分類劃定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其他區域實施一般管控。銜接我省“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制定由省級、3大經濟圈、16市、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等組成的“1+3+16+N”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因地制宜實行“一單元一策略”精細化管理。優先保護單元主要涵蓋生態保護紅線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各類自然保護地、河湖海岸線等管理規定,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功能維護。重點管控單元主要涵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重點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施一般管控的區域以保持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為目標,執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
(三)共享共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數字化建設,建立完善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加強與國家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省級其他業務系統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推動部門之間數據共用,強化對數據管理、調整更新、實施應用、跟蹤評估、監督管理的支撐作用。省自然資源廳要做好生態保護紅線等數據共享。省交通運輸廳要做好港口岸線管理等有關數據共享。省水利廳要做好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理等有關數據共享。省統計局要做好統計數據共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融合創新,依托“愛山東”等平臺,提升在線政務服務和智慧決策效能。有條件的市可建設市級信息平臺。
(四)科學實施定期調整和動態更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原則上保持穩定,每5年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評估情況,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按程序開展定期調整。動態更新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
二、強化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通過生態環境分區差異化管控,加強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自然修復和休養生息,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不斷提升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黃河下游河道生態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態環境改善。在保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前提下,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項目建設,支撐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持續開展黃河口生態系統預警監測,推進以衛星遙感為核心的監測與評估業務,提升氣候變化對黃河下游(山東段)濕地、灘涂影響評估能力。
(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形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模式。引導重點行業向環境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盛、市場保障條件好的地方科學布局、有序轉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強化重點管控單元管理,推進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紡織、輕工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清潔生產改造,引導人口密度較高的中心城區傳統產業功能空間有序騰退;加快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深入實施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311”工程。優化優先保護單元管理,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和路徑,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七)提高綜合決策效能。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作為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在政策制定、執法監管等過程中,加強相符性、協調性分析,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依法依規設置公共查閱權限,方便企業分析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加強對企業投資的引導,釋放經營主體發展活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三、實施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八)維護生態安全格局。銜接全省“兩屏、三帶、七廊、八心”生態保護格局,以生態保護紅線為重點,加強各類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建設生態廊道,溝通串聯生態斑塊,促進生態空間網絡化,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在功能受損的生態空間優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強監測預警,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對黃河三角洲、海岸帶等重點區域,分單元識別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治理差異化管控要求。
(九)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各級在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時,要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中環境質量底線等目標要求作為重要依據,建立陸岸海聯動、區域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管控機制,形成問題識別、精準溯源、分區施策的工作閉環。深化流域水環境分區精細化管控,強化水源涵養區、河湖水域及其緩沖帶等重要水生態空間管理,有針對性地加強水質超標、高排放等流域單元的污染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沿海7市要加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海陸統籌,推進黃河口、萊州灣、膠州灣等重點河口海灣管理。推進大氣環境區域聯防聯控,突出NOx、VOCs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加強土壤環境分區管控,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探索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管控模式,劃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制定差別化管控要求。加強聲環境管理,推動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業集中區等與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用地布局協調。
(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協同發力。做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開發、碳達峰碳中和、能源資源管理、環境要素管理等工作的協調聯動,實現全域覆蓋、跨部門協同、多要素綜合的精細化管理。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動態銜接,選擇典型地區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試點,積累經驗,完善機制,形成政策合力。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強化對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協同管控,逐步建立與“雙碳”目標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大氣、水、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管理中的應用,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境要素管理銜接機制研究,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環境監測、執法監管等協調聯動改革試點,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管理體系。
(十一)強化法制保障。推動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納入相關地方性法規制定修訂。鼓勵各市根據需要研究制定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的地方性法規。
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效能
(十二)推動部門聯動。省生態環境廳要牽頭做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制定實施、跟蹤評估、更新調整等工作,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會同省有關部門單位制定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政策。省發展改革委要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充分銜接。省科技廳要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領域相關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政策制定中的應用。省財政廳要綜合考慮工作目標和任務,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落實資金保障。省自然資源廳要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共同做好相關研究及試點先行等工作。省水利廳負責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理等有關工作,實施水資源差別化管理,合理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規模,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聯動。省氣象局要加強生態系統遙感預警監測和惡劣天氣聯防聯動,在重點區域強化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助力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等部門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本領域相關工作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協調聯動,制定行業發展和開發利用政策、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減少對生態系統功能和環境質量的負面影響。有關部門單位應出臺有利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的政策。
(十三)加強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監督執法協調聯動,依托相關監管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動態監控,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開展現場檢查并嚴格依法查處。對生態功能明顯降低的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以及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其他區域,加強監管執法,依法依規推動限期整改。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整改情況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十四)強化成效評估。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成效評估工作,對各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落實情況和實施成效進行跟蹤了解,評估結果作為優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重要依據。
五、強化組織實施
堅持黨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定期研究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常態化推進共享共用、調整更新、監督落實、宣傳培訓等事項,及時報告重要工作進展,形成上下聯動、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對照中央意見和本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各市原則上不再制定配套文件。
編輯:李丹
]]>意見提出,
加快推進增量替代,穩步擴大存量替代,穩妥推動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工業、交通、建筑、農業農村等領域融合替代,經濟高效推進發電、供熱、制氣、制氫多元發展和替代;
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
全文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
發改能源〔2024〕15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交通運輸廳(局、委)、能源局、數據管理部門,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就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制定意見如下。?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統籌謀劃、安全替代,正確處理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破”與“立”的關系,源網荷儲一體推進,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能力;
供需統籌、有序替代,統籌可再生能源供給與重點領域綠色能源消費,加快推進增量替代,穩步擴大存量替代,穩妥推動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協同融合、多元替代,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工業、交通、建筑、農業農村等領域融合替代,經濟高效推進發電、供熱、制氣、制氫多元發展和替代;
科技引領、創新替代,大力推動新技術攻關試點,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十四五”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
“十五五”各領域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有力支撐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
二、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
(一)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科學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開發。就近開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功率預測、智慧調控能力。推進構網型新能源、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等新技術應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天然氣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綠色燃料,積極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促進地熱能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動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規模化利用。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協同互補、梯級綜合利用的供熱體系。
(二)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柔性直流輸電、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等先進技術迭代,加快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電網。加強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發展規劃的銜接,推動網源協調發展。推動電網主干網架提質升級,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優化調度控制,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持續優化配電網網架結構,加快配電網一、二次融合和智能化升級,優化配電網調度機制,提升配電網靈活性和承載力,支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加強熱力、燃氣管網及氫能供應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強化管網互聯互通,就近接納更多非電可再生能源。
(三)深入挖掘需求側資源調控潛力。積極拓寬需求響應主體范圍,加快構建需求響應資源庫。鼓勵具備充放電能力的需求響應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通過實施尖峰電價、拉大現貨市場限價區間等手段引導電力用戶調整用電行為。強化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工藝和生產流程,以可中斷負荷、可控負荷等方式參與電力系統調節。
(四)多元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強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推動自備電廠主動參與調峰,優化煤電調度方式,合理確定調度順序和調峰深度。研究推進大型水電站優化升級,有序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加強新型儲能技術攻關和多場景應用。推進長時儲熱型發電、熱電耦合、中高溫熱利用等光熱應用。鼓勵生物質發電項目提供調峰等輔助服務。?
三、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應用??
(五)協同推進工業用能綠色低碳轉型。科學引導工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強化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行業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提高短流程煉鋼占比,在冶金、鑄造、建材、日用玻璃、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在工業園區、大型生產企業等周邊地區開展新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綠色電力直接供應和燃煤自備電廠替代。加快在造紙、印染、食品加工等領域推廣可再生能源中低溫熱利用。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化、鋼鐵等領域鼓勵低碳氫規模化替代高碳氫,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在保障好居民冬季取暖前提下推進熱電聯產機組供熱范圍內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因地制宜推進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改造,鼓勵發展大容量燃煤鍋爐摻綠氨燃燒。加快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打造低碳零碳油氣田。
(六)加快交通運輸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動。建設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鼓勵在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車站、汽車客運站、機場和港口推進光儲充放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加快發展電動乘用車,穩步推進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探索推廣應用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積極探索發展電氣化公路,加大鐵路電氣化改造力度。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鼓勵綠色電動智能船舶試點應用。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開展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運行。有序推廣車用綠色清潔液體燃料試點應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天然氣、綠色氫氨醇等在船舶、航空領域的試點運行。
(七)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應用。把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納入城鎮的規劃、建設、更新和改造。推動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熱力和燃氣的替代要求。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近零碳建筑,推動建筑柔性用電技術應用。推動既有建筑屋頂加裝光伏系統,推動有條件的新建廠房、新建公共建筑應裝盡裝光伏系統。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推廣電熱泵熱水器、高效電磁爐灶等替代燃煤燃氣產品,推動高效直流電器與設備應用。在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及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應用。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空氣源熱泵和集中式生物質能等供熱制冷應用,偏遠地區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則利用戶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爐具供暖。
(八)全面支持農業農村用能清潔化現代化。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積極發展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農林廢棄物、禽畜糞污等與農村有機垃圾等協同處理,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集中式生物質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項目。加快農村能源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探索推進微能網(微電網)建設。推進有條件地區生物天然氣進入管網,因地制宜推進鄉鎮集中供熱,優先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供暖,逐步減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燒。推動農村生產生活電氣化改造升級,建設鄉村能源站,提高農村能源公共服務能力。結合數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智慧用能水平,將鄉村能源設施建設納入鄉村建設項目庫,高質量建設農村能源革命試點。
(九)統籌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加氣站、加氫站建設,完善城鄉充電網絡體系。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推動5G基站、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與光伏、熱泵、儲能等融合發展。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與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發展。支持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綠電直供、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開展綠證綠電交易和“綠電園區”建設,提高“東數西算”等戰略工程中的新能源電力消費占比。支持國家樞紐節點中具有冷水資源的地區建設大數據中心。有序開展老舊基站、“老舊小散”數據中心綠色技術改造。推動新建數據中心逐年穩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四、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創新試點??
(十)加快試點應用。開展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年產千萬立方米級生物天然氣工程等試點應用,推動光熱與風電光伏深度聯合運行。在工廠和園區開展綠色直供電試點,推進構網型、孤網運行、自備性質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工程試點。結合資源條件因地制宜推進大型燃煤發電鍋爐摻燒農林廢棄物等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改造。鼓勵引導可再生能源設備更新升級和廢舊設備設施循環利用。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領域推廣低碳零碳生產工藝和工業流程再造技術應用。開展氫冶金和氫基化工技術推廣應用。推動光儲端信產業融合創新,探索開展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支持園區、企業、大型公共建筑等開展發供用高比例新能源試點,大幅提升新能源電力消費占比。在具備基礎的國家和省級經濟開發區,以市場化方式打造新增能源消費100%由可再生能源供給的綠色能源試點園區。
(十一)推動業態融合創新。推動工業、交通、建筑、農業、林業等與可再生能源跨行業融合,推進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場等深層次立體化發展,形成深度融合、持續替代的創新替代發展局面。支持數字能源、虛擬電廠、農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培育適應能源清潔、高效、安全替代的新業態。鼓勵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多品種、多領域、多形態替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能夠支持供需高效協同的綜合能源服務,加快車網互動、電碳資產管理等新商業模式落地。?
五、強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
(十二)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建立健全支持可再生能源優先利用的法律法規,結合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等制修訂,明確各類主體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的相關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加快完善可再生能源領域相關標準體系。結合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將可再生能源替代利用納入各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標準規范體系。強化標準和規范實施,推進實施效果評價。
(十三)完善綠色能源消費機制。全面落實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要求,使用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核算的基礎憑證,加強綠證與節能降碳政策的有效銜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機制,將消納責任落實到重點用能單位,加強高耗能企業使用綠色電力的剛性約束。加快建立基于綠證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機制。推進綠證綠電與全國碳市場銜接。將綠色電力消費要求納入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拓展綠色產品認證目錄,研究制定政府采購支持綠色產品相關政策,推動主要采用綠色電力生產的產品享受綠色金融等政策。?
(十四)落實科技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利用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有關政策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支持可再生能源替代關鍵技術研發和試點應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機制,支持各領域各類主體投資可再生能源替代利用及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鼓勵開展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
(十五)健全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建立和完善適應可再生能源特性的電力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機制,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與各類用戶開展直接交易及與用戶簽訂多年購售電協議。推動具備提供輔助服務能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或綜合利用系統公平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供熱、生物天然氣、清潔低碳氫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儲能價格機制。對實行兩部制電價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在規定期限內免收需量(容量)電費。穩妥有序推動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參與市場化交易,促進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納。加強新能源在公平接入電網、參與電力市場及消納利用等方面的監管。?
(十六)深化推進國際合作。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能源合作,深化綠色能源務實合作,推動建成一批綠色能源最佳實踐項目。建立清潔能源國際合作統計分析平臺,推動工業、交通、建筑、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應用先進技術裝備研發的國際合作。支持與國際機構開展綠證綠電交流,推動綠證走出去。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聯合研究及交流培訓。?
(十七)加強宣傳引導。動員全民參與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組織開展城市、鄉村、社區、園區可再生能源應用培訓和試點活動,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產品的銷售和使用,促進居民踐行和推廣綠色生活方式。??
各級發展改革、能源、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金融、數據、鐵路、民用航空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推進本意見組織實施。各地區要充分認識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重要性、緊迫性,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作,切實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交 通 運 輸 部
國 家 能 源 局
國 家 數 據 局
2024年10月18日
]]>